财联社1月26日讯(记者张良德)受到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药行业的“潮水”正在逐渐退去。尽管如此,仍有少数公司的业绩保持了迅速的增长,而部分公司的收益却遭遇了明显的下降。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行业开始分化,市场正步入洗牌阶段。
有上市药企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行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自身调整适应新的形势。
去年亏损企业增加业绩分化明显
整体来看,中药行业业绩显现明显的回落趋势,预亏家数从2023年的12家扩大到去年的16家,合计亏损金额从2023年约20亿元增至去年的近70亿元人民币,中药行业预减预亏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2家。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预报
从已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中药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的业绩表现显现出明显的分化,部分龙头企业如 东阿阿胶 (000423.SZ)、 片仔癀 (600436.SH)、 江中药业 (600750.SH)等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收益水平,但一些公司则陷入亏损,最高预亏金额超过13亿元人民币。
以 东阿阿胶 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15亿元至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4%至39.03%。 片仔癀 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29.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 江中药业 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7.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2%。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公司的核心产品多为OTC产品,主要依靠院外市场进行销售,在院内销售占比较小。
更多的中药企业却未能延续前几年的增长势头,有公司业绩上演“变脸”大戏。 众生药业 (002317.SZ)预计2024年亏损2.7亿元至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55%至202.55%; 步长制药 (603858.SH)预计亏损8.08亿元至4.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3.33%至234.17%; 以岭药业 (002603.SZ)预计亏损8亿元至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9.16%至144.37%。
过度依赖院内市场医保、集采政策冲击影响较大
企业亏损的原因各异。
从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发现,中药行业业绩整体回落的一个主要起因是院内市场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自2023年以来,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逐步落地,多个省份开始执行新的中标价格,造成部分中药企业的核心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以 众生药业 为例,公司核心产品复方血栓通系列制剂在2023年6月参与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并成功中选,价格大幅下降。2023年9月至报告期内,随着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招采中心逐渐实施药品新中标价格,复方血栓通系列制剂受集采降价影响,公司业绩短时间承压下降。
益佰制药 公司则表示,报告期内受公司产品注射用洛铂、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复方斑蝥胶囊集采降价影响,造成公司主要业务收入下降约1.9亿元人民币,利润减少。
另外,医保目录的调整也是药企利润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步长制药 的主要产品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等因被调出部分省级医保目录,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收入大幅下降,造成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而院内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使得部分公司前期收购的子公司业绩下滑,从而造成商誉“暴雷”、无形资产减值。
启迪药业 预计2024年亏损1.15亿元至1.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5.56%至690.21%。公司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商誉减值。 启迪药业 于2022年8月收购广东先通药业有限公司,形成了较高的商誉,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广东先通所形成的商誉出现明显减值迹象,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金额约1.1亿元至1.25亿元人民币。
众生药业 表示,基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先强药业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产品受药品相关政策、行业竞争等原因影响,长远来看难以达到预期销售水平,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另外,公司来瑞特韦片对应的无形资产也出现减值迹象,公司同时拟对相关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出现类似问题的还有 步长制药 、 中恒集团 (600252.SH)等公司。
中药材成本变化渠道库存积压
除了政策调整造成的行业冲击,中药行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渠道库存积压等多重压力。
近两年,由于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也对部分企业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以 片仔癀 为例,公司虽然在2024年实现了29.74亿元的净收入,但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公司表示,重要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对利润空间造成了压缩。根据康美中药网数据统计,天然牛黄在2023年1月的市场价格为65万元/公斤,而到2025年1月已飙升至165万元/公斤,上涨幅度超过150%。
另外,还有 以岭药业 、 华神科技 (000790.SZ)、 太极集团 (600129.SH)、 启迪药业 (000590.SZ)、 中恒集团 等公司也表示因药材价格波动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发生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下半年,中药材市场价格开始出现整体回落,到今年1月,部分药材品种的价钱已回落至两年前甚至三年前的水平,预计2025年多数药企的原料成本将回落至往年正常水平。
另外,由于过去两年 流感 类药品需求较大,相关药企加紧生产,但 流感 季结束后,相关产品需求降低,造成部分药品出现渠道和终端积压,对部分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以岭药业 、 香雪制药 (300147.SZ)均对存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以岭药业 表示,由于报告期内部分呼吸系统产品临近有效期,公司拟冲减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并拟对临近有效期的存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太极集团 (600129.SH)、 葵花药业 (002737.SZ)、 特一药业 (002728.SZ)虽未对存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但也表示下游渠道库存较高影响当期产品销售。
中药行业业绩的整体回落,反映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洗牌。随着集采政策的全面实施、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渠道重心的变化,部分企业或将在行业竞争中逐渐落伍,也有企业将更加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投资者而言,中药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依赖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消费品投资逻辑发生明显变化,需要寻找新的行业发展增长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