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热衷于-保健-潮流的长辈们,专家建议来了

【老年人】热衷于-保健-潮流的长辈们,专家建议来了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1-30 8:08:09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老年人】 【保健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佳英广州报道

  春节之际,很多老年在保健品消费上“挥霍无度”,然而保健品类别纷繁复杂、售卖中不乏陷阱与骗局。

  例如, 北京市 公安局公交总队在侦破一起保健品诈骗案时发现,向老年人兜售的产品主要成分为麦芽糊精、木糖醇、牛胸腺蛋白肽、牛初乳粉等,经检测鉴定,该产品不具备任何药用效果,且每盒成本只有11.5元。然而,售价却为6盒5000元。

  保健品属于“三品一械(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医疗器械)”中的一类,其选择与使用均需格外谨慎。多位专家提示,在购买与使用保健品时,需要谨防合理选择、正确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一位保健食品公司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可以确认产品是否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信息,查看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码。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从正规的药店、官方网站或认证电商平台购买,避免非正规来源的产品。一般而言,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查看外包装上有无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的“蓝帽子”标志,来初步判断该产品是否为正规的保健食品。

  补充关键营养素

  由于生理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和慢性疾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普遍容易缺乏一系列关键营养素。

  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扬介绍,老年人普遍缺乏的关键营养素主要包含蛋白质、钙、 维生素 D、 维生素 B12、铁、锌、硒、 维生素 C、膳食纤维和ω-3脂肪酸。其中,蛋白质是维持肌肉量、修复细胞和维持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老年人由于合成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蛋白质缺乏,造成肌肉衰减和免疫力下降。

  钙和 维生素 D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 维生素 D合成减少,增加了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 维生素 B12对神经系统和红细胞的形成非常重要,老年人由于胃黏膜萎缩和胃酸分泌减少,容易影响 维生素 B12的吸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老年人由于饮食摄入不足或对铁的吸收利用率降低,容易发生贫血。

  李扬进一步介绍,锌、硒、 维生素 C也各自在维持味觉、免疫力、心血管健康、抗氧化功能等方面施展着关键作用。另外,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预防便秘,而ω-3脂肪酸则对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有益。

  面对这一系列营养需求,李扬建议老年人应通过均衡饮食来满足,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豆类、坚果、绿叶蔬菜等,以全面保障营养摄入。在必要时,可以在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以弥补饮食中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选择针对性强、易吸收的保健品显得尤为重要。李扬举例称,针对骨质疏松的钙和 维生素 D复合制剂,和针对心血管健康的鱼油、辅酶Q10等,都是根据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设计的保健品。同时,考量到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应选用易于吸收的形式和配方,如液体剂型、软胶囊或添加增进吸收的成分,以确保营养素的有效吸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广东省 营养学会老年营养专委会秘书长何凤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老年人应结合自身生活和饮食习惯,选择针对性补充缺乏营养素的保健品。

  例如,胃口差或长期进食单一食物的老年人,可以补充特殊医用配方食品的全营养制剂;肉、鱼、蛋、大豆类食物摄入较少的老年人,则应考虑补充蛋白粉;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可补充膳食纤维、复合 维生素 矿物质制剂;日晒较少的,应补充 维生素 D;喝奶少的老年人,则应及时补充钙剂。

  值得注意的是,补不足,损有余,营养素摄入平衡才是健康。

  “过量食用不仅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有些成分甚至会损伤肝肾功能,或造成机体内分泌紊乱。因此,保健品和中药材应该按需使用,遵医嘱使用。”何凤怡指出。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取代药物治疗疾病。多位专家提示,保健品一般用作营养补充或辅助健康。

  李扬进一步表示,应选择成分安全有效、质量可靠的保健品。保健品是以补充缺乏的营养素为主要目的,成分经过科学研究验证,安全无副作用,不含激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应选择有优良口碑、通过正规认证、生产工艺规范的品牌,可以查看明确的成分标注和使用说明。

  合理补钙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钙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变脆,容易 造成骨折等诸多问题。钙剂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必备选择之一。然而,过量摄入,也存在诸多健康风险。

  何凤怡表示,如果每天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人体对其它微量元素(如铁、锌、镁等)的吸收和利用,血液中钙含量过高,也有可能会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

  李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长期过量补钙可能会加重肾脏的担子,影响肾功能,并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危险。这是因为过量的钙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浓度,容易与草酸等物质结合形成结石,从而提高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的病发率。

  另外,李扬还指出,过多的钙摄入还可能造成钙在血管壁沉积,促使血管钙化,影响血管弹性,进而增加动脉硬化的危险。严重时,过量补钙还可能造成血液中钙浓渡过高,造成高钙血症,进而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

  除了对心血管全面的影响,过量补钙还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过量的钙会使肠道内钙离子浓渡过高,造成肠道蠕动减缓,从而引发便秘。同时,大量的钙剂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造成肠道功能紊乱。

  过量补钙还可能造成钙质在骨骼中异常沉积,形成骨质增生,进一步影响骨骼健康。同时,过量补钙还可能造成血液中钙浓渡过高,造成高钙血症,这一状况不仅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其它矿物质的正常吸收。大量补钙会使钙与铁、锌等元素在肠道内竞争吸收,从而抑制铁、锌等元素的正常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锌等诸多问题。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提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2000毫克/天。

  通常而言,饮食补钙是基础。何凤怡表示,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通过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来满足日常钙需求。如果老年人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接近宝塔推荐量,并每天坚持饮用1-2杯奶或常吃奶制品,通常可以不用额外使用钙剂。当饮食摄入钙不足时,可适当补充钙剂以满足身体需求。

  李扬强调,通过食物摄取钙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形式。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吃鱼虾贝类。同时,优质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以鱼、蛋、肉、奶、豆制品等为主。另外,老年人还应避免摄入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在使用钙剂时,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李扬推荐选择刺激较小的有机钙,如葡萄糖酸钙、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避免一次性大量补钙,建议分次服用,餐后服用钙剂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睡前服用吸收效果更好。同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血钙等指标检测,了解自身钙营养状况,根据结果调整补钙方案,在医师指导下合理补钙。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老年人】  【保健品】  【生活圈】  【马斯克】  【无人车】  【2024】  【移动支付】  【市场化】  【启迪药业】  【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  【消费环境】  【消费者】  【延缓衰老】  【新机遇】  【红头文件】  【基金会】  【银发经济】  【一老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