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2月10日电(记者马晓澄、洪泽华)在央视乙巳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组人形 机器人 和舞者合作完成的舞蹈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和热议。
2月5日,新春开工首日,湖北10个型号的“楚才”系列人形 机器人 在 武汉市 洪山礼堂前集中亮相。当天, 湖北省 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壹会”, 机器人 还现场作了一副贺联,上联是“智领荆楚春潮涌人机共绘新画卷”,下联是“势起中部气象宏山河同谱振兴篇”,横批为“智启新篇”。
尽管许多人还感到陌生,但越来越“聪明”的人形 机器人 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
从商用服务到智能制造,从陪伴老人到理货看店……人形 机器人 制造在“加速跑”,何时能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人形 机器人 火了
在央视春晚演出的人形 机器人 来自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该款人形 机器人 2023年第壹次在北京世界 机器人 大会“露脸”,在工程师的调教下学会了跑、跳甚至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终于在今年登上了春晚舞台。
人形 机器人 又称类人 机器人 、仿生 机器人 等,通常具有头部、躯干、双臂双腿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尽可能接近人类,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感知能力。
如今,人形 机器人 正成为新的“风口”。
今年 北京市 将举办世界人形 机器人 “一会一赛”,“一会”是指世界人形 机器人 运动会,“一赛”是指 机器人 半程马拉松竞赛。
在资本市场上,随着市场对人形 机器人 关注度的提升,今年以来,人形 机器人 概念走出一波强势行情,很多市场人士表达了对未来人形 机器人 行业的看好。
这时,很多全球科技巨头在人形 机器人 领域加大投入。 特斯拉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 特斯拉 计划今年生产数千台人形 机器人 。
据深圳新战略传媒有限公司产研所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球人形 机器人 本体制造企业已超160家,其中中国企业超过60家,是全球人形 机器人 本体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据国际 机器人 协会预测,2021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 机器人 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形 机器人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人民币。
缘何走热?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人形 机器人 价格不菲,售价在10万元以上,高的甚至超50万元。
深圳众擎 机器人 科技有限公司开创人兼市场营销责任人姚淇元说,公司推出的SE01人形 机器人 主打高性价比,规模化后目标售价约为2万至3万美元,以定制化工业和家庭场景为主要嵌入重心。
许多人认为,人形 机器人 功能有限、价格高昂,为何相关产业布局不断加速?
业内人士表示,人形 机器人 走热,跟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等原因密不可分。
从技术方面, 人工智能 与机器学习的进步,使得人形 机器人 在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等方面能力明显增强。硬件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人形 机器人 在运动控制等能力上得到提升。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 机器人 大会上,北京银河通用 机器人 有限公司旗下GALBOT G1通用人形 机器人 听到语音指令后,从货架上拣选商品,并精准递交到顾客手上。该款 机器人 有望在无人药店、商超等商业化场景中得到初步商用。
“在人形 机器人 技术稳定后,人能干的很多事情它都能干,想象空间很大。”乐聚(深圳) 机器人 技术有限公司老总冷晓琨说。
从市场需求看,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使得人形 机器人 的应用场景得到大大拓展。
用空气炸锅炸薯条、制作沙拉汉堡、做咖啡、短暂哄娃、叠衣服……2024世界 机器人 大会上的这些场景,让人们看到人形 机器人 走入日常生活的更多可能。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说,技术成熟后,人形 机器人 在缓解老龄化危机方面具有明显潜力,尤其是在提供日常辅助、健康监测和情感陪伴等方面。“人形 机器人 将成为老年人退休生活的优质伴侣。除了照顾日常饮食起居和康养管理,更关键的是在情感陪伴上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
国家战略层面的注意,也成为引领我国人形 机器人 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4年1月,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其中人形 机器人 排在“创新标志性产品”专栏第壹位。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也提出,重点培育人形 机器人 等未来产业。
未来趋势如何
“未来,优必选非常看好人形 机器人 在智能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领域继续落地应用。预计人形 机器人 将来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务必品。”谭旻说。
冷晓琨认为,人形 机器人 在工业领域应用最大的意义在于,企业不用为机械化改造产线。“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工厂场景仍有大量环节依赖人工,无法用工业 机器人 解决。人形 机器人 可1:1适配现有生产线,不用改造即可上岗。”
中泰证券 发布的一份 机器人 行业专题报告指出,目前人形 机器人 已在家庭服务、商场接待、柔性制造等多领域开展试验性应用。从长远来看,仅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就有约34万台人形 机器人 的潜在需求。
在 比亚迪 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 S1第壹阶段实训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30%;相关优化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预计在今年第贰季度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
不过,在工厂环节,目前人形 机器人 还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只有少部分先进工厂开始探索在某些工作流程中使用,要实现大规模替代人还为时尚早。
业内人士预计,人形 机器人 更多走进产线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而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所期望的时间会更长。
人形 机器人 产业链高度复杂,如何攻克技术瓶颈并合理控制成本,成为人形 机器人 能否量产和大规模替代人的关键。
在制造成本方面,目前每家企业的人形 机器人 产品显现出高度的定制化倾向,缺乏真正通用的零部件,造成成本居高不下。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人形 机器人 应用于哪些场景,第壹要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目前这方面尚未完全成熟,人形 机器人 更适合那些容错率较高的场合。
姚淇元建议,尽快完善人形 机器人 的相关标准,不断开放应用场景,让人形 机器人 “先应用起来”。
“相比国外,中国有着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助于人形 机器人 进行充分训练。期待政策、技术、需求共同推动人形 机器人 产业的发展。”冷晓琨说。
有人担忧:将来人形 机器人 的大规模应用会否造成失业潮?受访人士认为,人形 机器人 在简单、重复性强的工作岗位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岗位将来的确可能会被 机器人 替代。但另一方面,人形 机器人 行业的发展,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由此催生许多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