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管理方略- 保护影视剧衍生品版权需加大力度

【泡泡玛特】-管理方略- 保护影视剧衍生品版权需加大力度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11 0:02:4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泡泡玛特】 【衍生品

  吴学安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电影火爆的同时,希望借着热度“捞一笔”的人很多,一些人在电商平台公然出售所谓的“网盘资源”。记者观察发现,盗版资源最低只要0.6元,有店铺已经卖了2万多件。有网友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哪吒2”,发现售卖的除了电影票等,还有一些所谓的“网盘资源”,其中一款售价1.88元的商品显示“全店已售2.7万件”。

  电影衍生品源于电影,是除银幕放映以外一切增加电影产业下游产值的产品,包含各类玩具、音像制品、图书、电子游戏、纪念品、邮票、服饰、海报甚至主题公园等,可以在电影放映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为电影公司造成收益。Q版英雄公仔、英雄配件U盘、雷神的铁锤、鹰眼的弓弩、钢铁侠的面具……,此前和影片《复仇者联盟》一起火起来的,就有这些电影衍生产品,且后者掀起的玩具总动员风暴丝毫不亚于影片本身在全球掀起的票房奇迹。

  电影衍生品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在国外电影市场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国内,“电影衍生品”的概念近十几年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但相比国外,国产电影的“后衍生品”开发仍显滞后,“衍生品市场”还存在巨大开发空间。目前,国产电影收益几乎全部靠票房,电影衍生品大多是配合电影宣传活动的摆设。国内电影衍生品开发基本处于原始阶段,表现在国内电影的衍生品市场不够规范、在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方面也不够完善和通畅,而衍生品的消费市场也亟待培育。

  电影衍生品本是电影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满足受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一个关键。少数国产电影也曾对“电影衍生品”全面开发做过一些尝试。如十几年前张艺谋的贺岁大戏《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后,其 网络游戏 《麻子面馆》也随之上线;又如《建国大业》也推出过打火机等衍生产品。

  然而,这些零敲碎打的努力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并没有对电影收益作出主要贡献,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盗版疯狂,正版利益被蚕食造成利润点大幅度下降。从《集结号》到《喜羊羊》,前者衍生品销售尚未过千万;后者的票房和衍生品开发相比国外也差距甚远。在国外,电影衍生品带给制片方的 利润尤为可观。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甚至高于电影票房。如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前期投资仅4500万美元,收获票房7.8亿美元,衍生品收入更高达20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的 知识产权 保护。

  对于刚刚起步的 中国电影 衍生品市场而言,侵权盗版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近年来,很多国内生产商以正版产品为原型,在电影档期中快速生产盗版衍生品,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已形成完整的盗版产业链。虽然很多电影公司在影片开拍前,就已经做好了衍生品的生产和营销计划,以确保衍生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上映时问世,占领充分的市场空间,但盗版产品的生产商往往以正版产品为原型进行模仿,在电影上映档期快速仿制生产,并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强逼制片方对这部分收入基本放弃,只制作少量产品以起到宣传幌子或礼品的作用。相关 知识产权 保护制度的缺位,已经构成了制约我国电影衍生品发展的瓶颈,制度保障的缺失,使电影衍生品盗版成本低收益大。

  盗版产品压缩了正版产品的收益空间,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不仅造成正版经营者竞争压力加大,还会发生逆向挤出效应,制约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发展。据统计,在现今国内的电影衍生品市场中,盗版产品占80%,主要来自于粗劣的手工作坊和批发市场。由于法律体系并未具体到电影衍生品所涉及的多种权利,造成道具、场景、情节等电影要素被商业化后甚至找不着对应的法律条文加以保护。面对这样的困境,版权保护不能仅依靠单一的企业力量,需要政府从立法到执法多个层面加大版权保护的力度,对于电影衍生品盗版产品的治理,亟待相应的制度支持,强化 知识产权 相关制度建设,同时还需提升普通消费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泡泡玛特】  【《哪吒2》】  【界面新闻】  【东方财富】  【一吒难求】  【衍生品】  【浑水摸鱼】  【泼天流量】  【小哪吒】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