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特斯拉在上海又一超级工厂投产,能源业务有望增长50%以上

【特斯拉】特斯拉在上海又一超级工厂投产,能源业务有望增长50%以上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11 8:26:11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特斯拉】 【马斯克】 【三季度


K图 TSLA_0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 储能 超级工厂举行投入生产仪式,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 储能 系统Megapack下线。

  这是特斯拉在 上海临港 投建的第贰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投建的首个 储能 超级工厂,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用时仅7个月竣工完成,再度刷新了“特斯拉速度”和“上海速度”。

  六年前,当特斯拉整车超级工厂在上海投入生产交付,国产Model 3直接搅动了当时国内的汽车生态,加速了中国汽车电动化转型。

  人们都在向往,这座新的 储能 工厂是否将复制特斯拉整车超级工厂的“鲶鱼效应”,但这次的情景可能有些不同。

  如果说2019年,特斯拉整车超级工厂落地上海是“鲶鱼入局”,那么这一次 储能 超级工厂的再次落地,则是特斯拉与上海的“双向奔赴”。

特斯拉 储能 按上“中国引擎”

  与许多人的印象不同,在特斯拉开创人兼总裁马斯克的眼里,特斯拉不是一家电动车公司,而是一家能“创造可持续能源文明”的企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斯克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宏图计划”,直到今天已实施近20年。这组计划的第壹章、第贰章都致力于拓展电动汽车,而刚刚展开的第叁章则把重点转向了完全可持续能源。

  不难看出,特斯拉正将更多资源投向将其能源业务领域。未来, 太阳能储能 产品将成为特斯拉新的增长引擎。

  特斯拉的这种探索已经开始初见成效。1月30日,特斯拉发布其2024年财报,其 储能 业务全年装机量达到31.353吉瓦时,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114%,且毛利率为26.17%,已经领先于电动汽车毛利率的表现。

  仪式现场,特斯拉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麦克·斯耐德表示,随着新市场的开拓和 储能 产品的切实需求增长,Megapack的供应受到了产能的制约。 储能 投资运营商美克生能源总裁刘双宇对记者表示,目前海外市场的 储能 需求基本上是市场驱动,因为很多地区的风、光资源发达,可再生能源加上一套 储能 全面的价钱,已经比电网用电更具竞争力。 储能 设备。" class="imagelibAdd" style="border:#d1d1d1 1px solid;padding:3px;margin:5px 0;" />

特斯拉Megapack内部结构相片,这是一种大型商用电化学 储能 设备。

   储能 产品利润率不断攀升,海外需求又紧俏,特斯拉的燃眉之急是提高产品产量。根据特斯拉官方披露信息,本次投入生产的上海 储能 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在1万台, 储能 规模近40吉瓦时。

  40吉瓦时是啥概念?电力行业资深人士武广富对记者说,目前中国每年新增 储能 装机量大约在50吉瓦时,全球新增装机量在200吉瓦时,所以特斯拉 储能 工厂的规划产能体量是很大的。

  麦克·斯耐德表示,上海 储能 超级工厂将于今年一季度开始产能爬坡,预计2025年特斯拉 储能 产品装机量将实现至少 50%的同比增长,同时将展开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产能的巨大增长,不仅将支撑特斯拉 储能 业务的快速发展,更会将中国推向全球 储能 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据公开报道,特斯拉已与日本金融服务集团欧力士达成合作,将为目前日本规模最大的 储能 设施提供产品。很多市场人士推测,特斯拉日本订单的产品就将从上海超级工厂生产。

  依托 上海临港 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未来特斯拉会将产品辐射至亚太甚至全球市场。

“上海速度”再突破

  特斯拉在上海新建一座超级工厂,很容易让人回想起六年前特斯拉刚刚牵手上海的场景。

  2019年,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汽车界崭露头角,但彼时美国本土工厂的产能却跟不上节奏。关键时刻,上海与特斯拉达成合作,用“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入生产”的速度震惊了世界。

  尔后,上海超级工厂又以超95万辆的年产量,成为特斯拉电动车的全球制造中心,把特斯拉送上了电动车销量排行榜榜首的宝座。

  现如今特斯拉 储能 业务的境遇和六年前的电动车十分相似,因此这一次,特斯拉再次想到了 上海临港

  特斯拉选择落在上海的理由很多,除了前文提及的港口,上海本身开放与务实的商业氛围也给特斯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 储能 超级工厂从开工到建设再到投入生产只用时9个月,再次刷新了整车超级工厂的投入生产纪录。

  “特斯拉速度” 的背后秘诀仍是“上海速度”。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奚涛介绍,特斯拉上海 储能 超级工厂项目应用了临港新片区在工程建设领域彼时创新推出的“项目服务包”机制。具体而言,就是针对项目视角和特定场景将全套服务体系前置嵌入到审批启动前。把企业端、政府端的事项都塞进一个“包”,大幅下降企业获得信息的时间和学习成本。

  但即便有服务包,具体建设进程中,企业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特斯拉也不破例。奚涛提到, 储能 工厂选址特殊,呈三面环水地形。紧邻工厂西侧,一条南奉界河将工厂与外部道路隔离开来,且根据刚开始的市政规划,两者之间并没有桥连接。如要更改规划,补建桥梁,仅审批流程可能要走一年之久。

  考量到工厂体量大,工人众多,人行通道、车行通道、货运通道均不可少,临港管委会复制了5年前特斯拉工厂建设进程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把桥的建设并入到水利基建项目中去,既不用重新修订规划,又能满足企业对通行的切实需求,由此修建了两座跨河桥梁,保障工厂建设的进度。

特斯拉上海 储能 超级工厂旁边就是南奉界河。

  为帮助企业快速投入生产,人才保障也要跟上。 储能 工厂建设进程中,临港管委会还统筹了整车超级工厂的蓝领公寓,满足2000多名 储能 工厂员工的安居需求。同时还定制了公交接驳班线,计划在 储能 工厂投入生产后根据实际需求投入运营,为企业员工通勤提供便利。

  在投入生产仪式现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现场再次给出三个承诺,第壹是推进临港将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特斯拉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 储能 应用在临港的落地;第贰是加速缔造临港 储能 产业生态;第叁是创造更加有益于人才发展的环境,让特斯拉员工在临港发展的更顺心、更放心。

一场全球能源转型的“双向奔赴”

  可是不同于2019年特斯拉落地上海,为中国汽车界造成了“鲶鱼效应”,今天我国的 储能 产业其实不逊色于国外任何一个国家。

  尽管上海本地没有大型的电化学 储能 制造商,但上海的新型 储能 产业其实不弱。“上海 储能 研发力量强大,有着很深的研究基础,例如说在新型 储能 领域中,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就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 固态电池 研发的机构。”武广富说。

  同时,上海背靠的长三角,有着全世界最完整的 储能 产业链之一。刘双宇说,特斯拉通过在上海建厂,依托国内供应链强大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可以有效建立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 储能 制造各方面成本下降。

  另外,上海的工商业 储能 应用潜力巨大,这也为特斯拉 储能 工厂留下了更多本土发展的想象空间。刘双宇介绍,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园区众多,工商业 储能 应用场景丰富,同时上海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很强。“上海汇集了许多大企业总部,它们在其它地区有着众多制造基地。 储能 工厂立足上海,也可以和这些企业加强合作。这是上海在工商业 储能 应用方面的绝对优势。”

  就在临港,也有大量的 储能 产品应用场景,如工厂、 数据中心 、算力中心等。奚涛透露,目前已经有很多本土数据企业提出要与特斯拉 储能 工厂合作,管委会也在积极牵线搭桥,让近水楼台的优势施展乘数效应。“这些应用场景不仅有助于特斯拉向全球市场推广 储能 产品,双方也能在合作中实现更大的利益共赢。”

  所以说,这次特斯拉与上海的合作其实是一场能源转型的“双向奔赴”——特斯拉需要上海的产业链优势,上海也希望 储能 工厂能与本地汽车、能源产业形成协同。

  一方面,特斯拉凭借在整车领域的标准化生产理念和制造经验,可以在 储能 产品集成、封装领域形成优势,有望带动临港、奉贤 储能 产业发展,激励本土 新能源 行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技术、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表现。

  另一方面, 储能 工厂的落地,也将提升本地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临港从“汽车城”向“能源枢纽”转型。“好比,以往大体量的产业集群只服务汽车这一种终端产品,造成汽车市场的波动容易对本地的汽车产业链形成冲击。 储能 工厂投入生产后,产业集群就能同时服务另一种终端,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奚涛说。

  特斯拉与上海的双向奔赴,本质是跨国企业与国际都市以开放姿态拥抱彼此。当Megapack的白色集装箱从临港码头启航,运往日本、澳洲或世界其它地区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台台 储能 设备,更是一个个关于创新、信任与共赢的东方故事。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马斯克】  【Grok】  【人工智能】  【OpenAI】  【阿联酋】  【软银集团】  【星际之门】  【CFO】  【天源环保】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  【联合体】  【支付系统】  【纳斯达克】  【美股三大指数】  【公务员】  【下岗潮】  【USAID】  【974亿】  【控制权】  【比尔·盖茨】  【特斯拉】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