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很多消费者因商家跑路、服务缩水等许多问题蒙受经济流失。2月10日, 广州市 市场监管局发布特别提醒,呼吁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务必谨慎,并提供了详细的消费指南。
选择商家要靠谱
广州市 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第壹要对商家的资质、信誉和经营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表示:“去年我在一家美容院办了张年卡,结果用了不到三个月,店就关门了,卡里的钱也退不回来。后来才理解,这家店以前就有过纠纷记录,如果我提前查一下,可能就不会上当了。”
如何了解商家的信誉?该局建议,消费者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或“信用广州网站”,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理等信息。另外,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等特定行业,消费者可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或“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甄别。
签订合约要仔细
预付式消费中,合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经营者应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商品或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预付款退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在一家健身房办卡时,商家口头承诺“随时可退”,但合约上写着“一经售出,概不退钱”。“我那时没认真看合同,后来想退卡时,商家压根不认账。”张先生无奈地说。
该局提醒,消费者在签订合约时,务必仔细阅读条款,特别要谨防是否存在“收款不退”“过期作废”“丢卡不补”等不公平条款。如发现不得人心之处,应及时提出异议,并与商家协商更改。
大额预付要慎重
预付金额越大,商家提供的优惠往往越多,但消费者应该更加警惕,不可盲目追求“高折扣”。市民王女士曾在一家儿童游乐园一次性充值5000元人民币,结果孩子去了几次就失去了兴趣,卡里剩下的钱也因商家搬迁无法使用。“现在想想,真不该一次性充那么多钱。”王女士表示。
该局建议,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理性选择预付金额,尽量选择时间跨度较短的月卡、季卡,避免因预存金额过多而承担过大风险。
消费凭据要留存
消费凭据是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市场监管职能部门提醒,消费者在付款前应确认收款方单位名称是否与合同、证照一致,避免转账至个人账户。消费时,应索要并妥善保存发票、合同、单据及历次消费记录等凭据。
陈先生分享了他的经验:“我在一家餐厅办了储值卡,每次消费后都会核对余额,并保存小票。后来发现商家多扣了钱,我凭着小票找他们理论,最终将钱退了回来。”
若消费者与商家发生纠纷,可凭留存证据向行业主管部门反映或拨打12345热线投诉举报。 广州市 市场监管局表示,将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的监察管理力度,严厉惩戒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表现。
文|记者吴珊通讯员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