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上海证交所次年,浙江 亚光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603282.SH,以下简称“ 亚光股份 ”)就发生了违规使用募资情形。
目前, 亚光股份 及有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相应警示函指出,2024年4月至9月, 亚光股份 使用募投资金支付与募投项目无关的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工资共549.36万元人民币,存在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作其它用途的情形。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 亚光股份 于2023年登陆上海证交所,此次违规事项所涉正是首发上市时所募资金。对此次违规原因, 亚光股份 解释称是因其对相应募投项目涉及的员工范围的领会存在偏差。
部分募资用作他途
2023年, 亚光股份 首发上市,募资总额为6.03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资净额约为5.17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显示, 亚光股份 首发募投项目包含年产800台(套)化工及制药设备项目,该项目为总部搬迁及扩充项目,投资总额约3.01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约2.47亿元人民币。
对于上述募投项目,具体投资包含场地投资约1.42亿元人民币,设备投资约1.04亿元人民币,预备费投资739.03万元人民币,铺底流动资金投资4703.47万元。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运营期间的日常开支,包含原材料采购、外部件采购、职工薪水、水电费及其它经营费用等。
“在实际使用铺底流动资金时,公司对‘年产800台(套)化工及制药设备项目’中涉及的员工范围的领会存在偏差,误将销售部门、管理部门等行政职能部门等与项目无直接关联的职工薪水并入铺底流动资金的使用范围。” 亚光股份 解释称,因理解偏差,在2024年4月至9月期间,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支付上述人员工资549.36万元。
对此,浙江证监局对 亚光股份 及该公司老总陈国华、总经理陈静波、董事会秘书吴超群、当时担任财务总监罗宗举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相应监管函指出,2024年4月至9月, 亚光股份 使用募投资金支付与募投项目无关的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工资共549.36万元人民币,存在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作其它用途的情形。直到今天,该公司已将549.36万元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
上市后利润下滑
对于上述违规事项, 亚光股份 曾于2024年12月底发布自查整改报告。相应整改报告中, 亚光股份 表示,公司在发现上述问题后及时转回相应款项并进行相应整改,不存在故意挪用募集资金另作他用的表现或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它关联方占用或用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它活动的情景,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已进行了相应整改并得到纠正。
“上述事项未对公司募集资金使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对募投项目的投入进度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存在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亚光股份 表示,发现上述问题后,公司已于2024年12月31日将上述款项转回募集资金账户,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升合规意识,严格审批流程,强化内控管理。
资料显示, 亚光股份 专业从事各类工业领域中的蒸发、结晶、过滤、清洗、干燥、有机溶媒精馏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系统工程解决方案,目前产品包含制药装备和 节能环保 设备两大系列。
自2023年上市以来, 亚光股份 归母净收入出现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3年度,该公司归母净收入为1.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69%。2024年上半年及前三季度,该公司归母净收入分别为0.43亿元、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下滑44.52%、39.57%。
亚光股份 将近年业绩下滑归因于下游行业增速放缓。对于2023年度净收入下降原因,该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本期相对低毛利产品MVR系统销售收入占比持续增加,同时“800台(套)化工及制药设备项目”募投项目的投入使用,折旧和摊销费用也同步增加,造成制药机械类产品毛利有所下滑所致。
对于2024年半年度业绩下行, 亚光股份 则解释称,一是由于 新能源 原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持续低迷,公司许多MVR项目因为下游的 新能源 原材料制备客户放缓了产能扩展需求,均延长了安置调试的周期,从而无法形成销售收入造成;另一方面因医药装备制造行业的价钱竞争日趋激烈,订单的毛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也造成了利润下滑。
就相应事项,记者屡次致电 亚光股份 董秘办采访但均未接通。另外,记者向该公司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