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北大方正人寿 - 挣扎于黎明前的暗夜 亏损三年终实现季度盈利

【北大方正人寿】北大方正人寿 - 挣扎于黎明前的暗夜 亏损三年终实现季度盈利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11 17:00:46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北大方正人寿】 【偿付能力充足率】 【2024

  1月27日,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北大方正人寿终于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从中可以一窥其2024年的业绩情况。

  北大方正人寿起源于2002年11月的海尔纽约人寿,由青岛海尔投资与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合资建立,各持50%股权。纽约人寿后来退出,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加入持股25%,公司更名为海尔人寿。随后,海尔集团将51% 股权转让 给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变为“北大方正人寿”。

  2020年北大方正集团破产重整,平安人寿介入。2022年,北大方正集团股权获批转让给新方正集团,平安人寿为新方正的控股股东。目前,北大方正人寿股东结构为新方正控股51%、明治安田生命29.24%、海尔集团(青岛)金盈19.76%。公司主要业务包含人寿、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

  根据报告,北大方正人寿终于实现了2022年以来第壹次季度盈利,可是从报告中透露的净收入巨亏、偿付能力波动、风险评级垫底等诸多问题,折射出这家老牌寿险公司在行业转型期仍然面临多重困境。

  五年四度亏损

  自2020年以来,北大方正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每年都稳定增长。2020年至2024年,北大方正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9.14亿元、37.25亿元、41.91亿元、48.59亿元和49.51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净收入方面,公司的情景很不乐观。同期,其净收入分别为-10.08亿元、1.56亿元、-8.09亿元、-14.39亿元和-7.19亿元人民币,处于五年四度亏损的窘迫境地,五年累计亏损额高达38.19亿元人民币。

  从财务数据看,虽然北大方正人寿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可是增速正在放缓,2024年保费收入同比仅微增1.89%,而净收入却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亏损。究其原因,是因为北大方正人寿的营业支出增长速度远快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以2023年为例,其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4.74%,而营业支出的增长率却高达24.76%。

  承保端与投资端双端承压

  《财中社》发现,北大方正人寿的保险业务长期处于东挪西凑的境地。2023年,公司全年赔付支出达8.7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131%;同时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32.7亿元人民币,增幅21.8%。这两项支出合计占营业支出的59.3%,成为吞噬利润的主要因素。以健康险为例,当年其赔付支出同比增加15.9%,明显高于保费收入增速。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2023年,公司的综合退保率为2.40%,退保金规模达5.23亿元人民币,占保费收入的10.8%,较高的退保率背后可能隐藏产品吸引力下降的定 时炸弹。

  2024年,北大方正人寿的综合退保率进一步上升,达到了3.04%。

  而北大方正人寿的新业务情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新业务价值仅1.62亿元人民币,新业务利润率仅1.52%。

  在投资端,2023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为6.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而投资活动资金流净流出43.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近7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企业债、政府债等固收类资产占比超50%,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却为36.46万元人民币,显示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投资回报承压。

  权益类投资更显惨淡,股票及基金投资浮亏加剧,叠加应收款项类投资的资产减值压力,造成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43亿元人民币。这种“重仓固收、权益疲软”的投资策略,在资本市场波动中显得左支右绌,也是中小险企普遍面临的困境。

  在2024年,受到资本市场回暖的影响,险企整体的资产收益率表现良好,据统计,在已经公布投资收益率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2024年的平均财务投资收益率约为4.30%,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则达到了8.8%。就综合投资收益率而言,有43家公司超过了7%的基准线。

  而北大方正人寿似乎并没有吃到这一波红利,2024年投资端的指标进一步恶化。据报告数据,其2024年前四季度累计实现投资收益率3.18%,而近3年平均水平为4.63%,不升反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第四季度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也仅为2.99%,并未出现明显提升。

  偿付能力堪忧

  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北大方正人寿的偿付能力便陷入不达标的危机之中,彼时,该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明确指出偿付能力的下滑,主要归因于对原方正集团下属企业信托计划的减值计提,并披露2022年四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分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分率分别仅为32.89%和65.78%,风险综合评级维持在B类水平。

  进入2023年,这一困境进一步加剧,2023年第叁季度末,其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分率甚至一度滑落至-2.85%,达到惊人的负值。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的标准,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分率需维持在50%以上,综合偿付能力充分率则需保持在100%以上的水平,同时风险综合评级不得低于B类,以确保保险公司的资本充分与风险可控。

  面对偿付能力压力,北大方正人寿于2023年9月宣布了17亿元的增资计划,并迅速在年底获得了监管机构的批准。此次增资后,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分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分率分别回升至82.28%和133.62%,虽然满足了监管的基本要求,但风险综合评级却降至D类,仍然处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状态。

  另外,在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对16家人身险公司开展SARMRA评估,北大方正人寿得分仅有69.89分,大降12.39分,居于末位。

  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分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分率分别提升至93.35%和125.63%,相比上一季度有所改善,然而风险综合评级仍为C类。据公司预测,下一季度其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分率预计将分别下滑至78.71%和113.16%,可见其偿付能力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非标资产风险汇聚

  根据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在北大方正人寿的认可资产中,应收款项类投资达36.74亿元人民币,其中北大方正人寿持有信托计划17.58亿元、债权计划22亿元和资产管理产品2436万元人民币,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3.08亿元人民币。

  这说白了公司应收款项类投资中可能存在半数以上都是非标资产。

  非标资产作为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交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存在较高的危险,主要包含交易对手信息不透明、变现困难、法律界定不清等,同时,非标产品多存在高杠杆运作、底层资产质量差、业务复杂且多层嵌套、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和信息披露不足等诸多问题。另外,监管政策的变化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非标资产的危险。

  2025年1月3日,北大方正人寿就曾发布的临时信息披露报告,针对2017年4月投资的一笔3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债券,计提减值损失9675万元。该债券的发行人已于2024年12月通知公司暂缓支付2024年度利息。

  内控沉疴浮出水面

  北大方正人寿的困境不仅表现在财务问题,其内控管理也漏洞频现。

  1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指出北大方正人寿总部因存在多项非法行为,包含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坑骗投保人和编造虚假客户信息,被上海金融监管局处以235万元的罚款。

  这是北大方正人寿近年来所遭受的钱财最高的处罚。

  在“双罚制”原则下,两位直接责任人也未能幸免。当时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的林军,因参与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被监管职能部门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而当时担任公司网电融合中心总经理的陈红星,则因坑骗投保人和编造虚假客户信息,同样被警告并罚款14万元。

  在这些做假行为中,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非常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在现今公司连年亏损、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的情景下。

  这样的问题在近年其实不是第壹次。在2021年4月6日,北大方正人寿就公告称,因在关联交易报告中提交的数据存在错误,原银保监会对公司处以3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涉及此事的直接责任人给予了警告处罚,并罚款5万元。

  2021 年12月30日,原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对公司江苏分公司又作出行政处理,江苏分公司因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的违规行为,被处以15万元罚款。

  另外,北大方正人寿在近几年还因为销售误导、夸大宣传等违规行为,逐渐收到陕西、烟台等地监管罚单。

  然而,新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中亦包含积极信号。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北大方正人寿实现了1.40亿元的净收入,这是自2022年以来第壹次季度盈利。这是否预示着北大方正人寿终于熬过了至暗时刻,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呢?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政务服务】  【2024】  【聚宝盆】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业】  【增加值】  【合规总监】  【国泰君安】  【海通证券】  【中信证券】  【中信建投】  【2025】  【董事会】  【安必平】  【博士眼镜】  【智能眼镜】  【东航物流】  【员工持股】  【大股东】  【爱奇艺】  【汇丰控股】  【除税前利润】  【20亿】  【美元债】  【绿城中国】  【净利润】  【双刃剑】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