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外交部长王毅再次访英,中英两国迎来关系升温的关键节点。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这也是时隔七年,中英开启新一轮战略对话。
中英战略对话是此次王毅访英的一大重头戏,也是中英三大顶级别对话与合作机制之一。这最初在2004年建立,由两国外长负责进行。20十年,中英双方一致同意将该机制提升为副总理级。两国的上一次对话是2018年在北京举行。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近日中英重启战略对话意义非常重大,这表明双边关系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曲折后,现在有望重新回到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
密集互访为哪般
当地时间2月13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会见到访的王毅。王毅表示,去年底国家领导人同首相先生成功会晤,启动了中英关系改善发展进程。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近期中英财金对话取得丰硕成果,各层级交往相继恢复,彰显了两国务实合作巨大潜力。
访英期间,王毅还会见了英国首相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并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
可以看到,近几个月来中英之间高层互访频繁。去年10月,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访华后,今年1月初,英国财长里夫斯把中国作为2025年外交出访的第壹站,随团出访的还有英国央行行长、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伦敦证交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等金融系统主管。里夫斯的访华之行,还解冻了已停滞六年的中英财金对话机制。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东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英国主动寻求改善对华关系,主要是意识到过去几年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过度疏远中国,对英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好比在核能、高铁等领域排挤中国企业,也造成英国这些项目建设的滞后。压力之下,工党政府开始改变方式,寻求中英关系稳定发展。
这周四,英国发布了最新经济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英国GDP环比增长0.1%,超出预期值的-0.1%,经济重回增长让人意外。
可是,英国经济仍然没有走出结构性困境,北欧联合银行英国经济学家Daniel Mahoney表示,尽管英国在 2024年底避免了经济衰退值得欣喜,但当天发布的其它数据表明,2025年的增长前景看上去还很疲弱,尤其是在私人部门方面。摩根大通投资策略师Scott Gardner近期表示,英国经济增长疲软,可能会持续到今年。
去年7月开始重新执政的工党政府,把经济增长放在施政纲领的首位。中国作为英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为英国提供了近50万个工作岗位。另外,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去年一份报告还指出,英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支持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商业关系。
工党新政府要修复增长难题,自然无法绕过对华合作。上个月里夫斯抵达北京时就表示,假如不与这个亚洲国家接触“压根就别无选择”,英国“务必自信地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据外交部消息,13日王毅在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双方就下一步双边交往合作的路线图达成了共识,双方将举行中英能源对话,中英会议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和中英教育峰会,加快筹备在中英机制下举办对话联合贸易和经济委员会、医疗保健和工业合作,在金融服务、清洁能源和 人工智能 领域的合作中创造亮点,并深化在全球治理、发展伙伴关系、气候应对和 网络安全 方面的合作。
崔洪建向记者指出,中英此次重启战略对话,意义不仅在于聚焦外交安全领域,还对未来一段时期双方重启对话、关系稳定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可见,两国在重启关系后,都有强烈意愿推进对话合作,双边关系正处于相向而行的状态。
从王毅访英的对话和成果报道看,丁东汉认为中英关系还是有实实在在的进展,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双方在开展务实合作。
“将来在金融、 新能源 、 人工智能 等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这些领域双方优势互补,而且双方都有很大的切实需求。”丁东汉说道。
记者了解到,唐宁街正在制定斯塔默下半年访华的行程,英国首相时隔七年多来有望再次访问中国。同时,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也传出即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中国,或将恢复中英经贸联委会会议和中英产业合作对话。
前路如何
特朗普的第贰任期,正给全球贸易和地缘政局造成不小变数。诸多不确定性笼罩下,升温之中的中英关系将往何处去?
“随着特朗普政府越来越从美国过去的全球主义向区域主义收缩,中英关系应该会越来越紧密。”丁东汉解释道,因对中英而言,全球治理的稳定符合两国利益,美国想打破目前国际治理体系,中、英、欧盟需要共同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利益所决定,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大部分国家的期待。
崔洪建认为,在卡梅伦政府时期中英关系曾有“黄金时代”的定位,但放眼未来“务实”应该成为中英合作的一个基本规则。
外部环境会给中英关系造成一定挑战,但更主要的是两国内部要形成更积极友好的姿态,主动维护双边关系走深向实。
丁东汉指出,未来中英关系走向部分决定于英国的精英阶层能否真正认识到,时代已经变化,需要开脱追随美国的跟班思维,真正做全球的英国。假如不能改变这种思维,中英关系还可能反复。如果能够真正改变这种思维,是两国最大的机遇。
“中英关系破题的关键是要找到更多内生动力,包含双方在经贸、金融、科技领域相互合作的进一步提高,还包含两国教育、人员往来等民心相通的加深等。”崔洪建强调,只要中英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同频互震,在同一个方向形成合力,那么不管外部环境、美国政策如何调整,中英之间都有一个坚实基础,双边关系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