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3日讯(记者陈俊兰)因历史财务顾问未勤勉尽责,渤海证券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理决定书。根据公告内容,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渤海证券历史上担任的有关财务顾问未勤勉尽责案进行了立案侦查,现已调查终结。
具体来看,2月14日,渤海证券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处罚原因为,渤海证券在历史上担任财务顾问期间,渤海证券在开展财务顾问核查工作中,存在对资金来源及实际控制人核查未勤勉尽责的情景,造成所出具的相关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一样,存在虚假记载,违反了多项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渤海证券改正,没收业务收入56.60万元人民币,并处以169.81万元罚款,罚没金额合计226.4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证券的上市之路或因这次立案侦查受到影响。从时间脉络上看,早在2016年9月,渤海证券便启动A股IPO准备工作,2023年3月17日接受上海证交所问询之后,直到今天,距离上次接受问询已过去近一年半,IPO申请仍无新进展。在资本市场愈发重视合规经营的当下,此次行政处理不仅给公司造成经济流失与声誉影响,也让渤海证券的上市之路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因历史财务顾问业务违规被没一罚三
此次渤海证券收到的处罚决定是在2024年4月被立案侦查后的最终处理结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公司在开展财务顾问核查工作中,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景,采取责令改正的同时,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倍罚款。
尽管行政处理决定书中未对涉及的具体业务展开详细说明,但透过所提及的违规情形,或指向历史并购重组业务。其中,处罚决定中提到渤海证券违反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管理办法》第贰十一条第壹款、第贰十四条第壹项和2005年《证券法》第壹百七十三条的有关规定。
相关条例显示,财务顾问应当建立尽职调查制度和具体工作规程,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进行充分、广泛、正确的调查,核查委托人提供的为出具专业意见所需的资料,对委托人披露的内容进行独立判断,并有充分理由确信所作的判断与委托人披露的内容不存在本质不同。
另外,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可是能够佐证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对于此次处罚,渤海证券表示,公司诚恳接受上述问题及处罚,并深刻反思,汲取教训,认真落实整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坚持抛砖引玉,依法合规、稳慎推进公司各项业务。公司将坚持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指引,坚定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宗旨,切实贯彻落实新“国九条”要求,不断提升投行执业质量。
渤海证券还提到,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该事项对公司偿债能力无不利影响。公司将严格根据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监管再强调“看门人”责任
记者留意到,渤海证券来说其实其实不是第壹次因为财务顾问业务被罚,2020年12月,渤海证券就因财务顾问业务被监管采取出具警示函。易董数据显示,除渤海证券外,2024年以来,至少有中航证券、 光大证券 、华创证券、 招商证券 等4家券商因担任财务顾问涉及违反相关条例被罚。
近期,监管职能部门再次强调压实“看门人”责任,以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维护投资者权益。
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增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监管执法有效压实了相关各方法律责任,包含大股东、实控人的信义义务,“董监高”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义务等。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草案)》,明确要求施展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作用,防止其与发行人不妥利益捆绑,严厉惩戒财务作假、欺诈发行等犯罪行为。另外,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修订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完善全流程监管,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