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零食赛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企业频频出招欲破解-规模焦虑- 零食量贩企业切入社区零售赛道

【企业】 零食赛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企业频频出招欲破解-规模焦虑- 零食量贩企业切入社区零售赛道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24 1:29:27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企业

  量贩零食因性价比优势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但最牵动消费者之心的是:低价与质量,可否鱼和熊掌兼得?最近,有量贩零食行业头部企业率先推出主打“质价比”的自有品牌产品,并全面铺开3.0店型,从零食品类零售转向社区零售。这是机遇还是挑战?

  600毫升1瓶的无糖乌龙茶1.9元;50克装拇指风干牛肉,售价9.9元……这样的“笋价”,让爱吃零食的消费者眼前一亮;如此“笋价”出自量贩零食行业头部企业鸣鸣很忙的自有品牌产品,非白牌产品。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在营门店数超15000家的鸣鸣很忙集团刚刚宣布,推出主打“质价比”的自有品牌产品6款,打破原先该行业持续10多年的“品牌产品+厂牌产品”模式。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对记者说,当下量贩零食企业在“品牌产品”上获取利益有限,主要以厂牌产品的薄利多销模式盈利。“由于零食赛道目前相对饱和,进入争夺存量市场阶段。因此,量贩零食企业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和精准控制成本,深入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成本,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不管从质量把控还是成本控制上,都是有利的。自有品牌是利润的增长点。”林岳进一步说,以更正确的价钱买入优质的零食,则切中消费者的诉求。

  “零售业势必是在‘细分’中发展,以零食为基础的零售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将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供应链的交易成本降下来。一方面要创新业态,另一方面则是做好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要么是自建供应链,做好零食+批发的生意,要么与上游建立共生关系,将成本降下来。甭管是哪种方式,通过在供应链体系中缔造大单品,都有更大机会走出自己的道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 大数据 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陈立平说。

  观点

  零售业要处理“人”“货”“场”的问题

  从零食品类零售转向社区零售,零食量贩企业通过切换赛道来争夺增量市场。但有观点疑问,这是否相当于从一个“红海”跳入另外一个“红海”?

  林岳认为,零食量贩品牌变成社区的一条龙购物平台,这个定位或许能为业绩增长造成机会,但其转型存在“硬伤”。首先,社区超市其实不是空白,全家、7-11等成熟社区零售品牌的竞争已十分激烈。其次,“万物融合”模式开启后,之前的零食核心优势或会削弱,如果主要业务模糊,最终或许会失去竞争优势,试错成本较高。

  其实,很多连锁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规模焦虑。当门店规模达到饱和状态时,如何突破“天花板”,再创一个发展空间?跨界往往成为该类企业的“救命稻草”,但在林岳看来,零售还是要处理“人”“货”“场”的问题,以“场”而言,他认为零食量贩式企业与其开辟货架去卖日化,做便利店,不如用好“场”,开发简餐、咖啡、饮品等更多相关性的服务业态,让“场”活起来。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生活服务】  【消费者】  【低价游】  【硬骨头】  【周大福创建】  【ESG】  【温室气体】  【供应链管理】  【DeepSeek】  【以旧换新】  【智能手表】  【商务部】  【何亚东】  【先享后付】  【国民信托】  【支付宝】  【工商银行】  【预付宝】  【俄罗斯】  【拉夫罗夫】  【德黑兰】  【双担保】  【第一投资】  【全球供应链】  【保护主义】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  【金融资源】  【老铺黄金】  【POS】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