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月24日消息,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近日在《 新型工业化 》期刊上发表题为《充分施展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 新型工业化 》的署名文章提出,资本市场将继续做好“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具有 新产业 新技术新业态的优质企业融资,坚决杜绝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
吴清表示,准确把握资本市场支持 新型工业化 的渠道和要求,要做到“三个深刻把握”。
要深刻把握以科技创新引领 新型工业化 。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资本市场要积极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突出施展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集短钱变长钱,集小钱变大钱”“化储蓄为资本”“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资本市场能高效集聚配置资源,加速科技产业融合,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契合科创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迭代快”等特征,流畅“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要深刻把握 新型工业化 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方向。要充分施展 数据要素 的赋能作用,推进 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绿色低碳是 新型工业化 的生态底色,要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助力推进工业发展方式创新。针对我国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务必大力提升战略资源保障能力。资本市场将引导要素资源向这些领域聚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要深刻把握将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型龙头企业作为 新型工业化 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加大力度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型龙头企业,对于加快推动 新型工业化 具有纲举目张的功效,也是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和增强市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增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吴清介绍,2024年以来,在落实新“国九条”,形成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进程中,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任务。
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1家,第壹次公开发行(IPO)融资9176.12亿元人民币。创业板注册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资5380.72亿元人民币,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资552.37亿元人民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新三板挂牌企业6101家,其中科技型公司38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81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1091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工信部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 专精特新 ”专板的指导意见》,现已公示26家专板建设名单,强化 专精特新 企业全链条服务。截至2024年底,专板共服务企业11908家,其中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1103家、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7315家。
在并购重组方面,2022年至2024年,沪深两市 新能源 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交易4115单,交易金额1.25万亿元人民币。
研究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安排
吴清表示,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一总目标,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施展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在推动 新型工业化 中的担子负责作为,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方位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进一步提高多条理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健全多条理资本市场体系,施展股债期市场协同效应。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公司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提高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
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持续推动“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落实落地,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私募 创投 等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 新产业 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在现今全球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的环境下,亟须施展好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作用。下一步,将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在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更好施展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服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增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着力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等目标,继续积极创造前提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同时,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增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厉责罚财务作假、欺诈发行、操作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非法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三公”,增进强本强基。同时,鼓励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等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和受托责任,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优良“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