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网络-坑老-不断升级,防骗措施也要-适老-

【老年人】网络-坑老-不断升级,防骗措施也要-适老-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26 22:18:50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老年人】 【互联网

  老年人触网又有新坑。南都健闻最近报道,多名网友反映家中老人被拉入名为“起武中国人”的微信群,在“健康养生”的幌子下,被诱导购买资质存疑的各类产品,家人帮助维护权益困难重重。

  “银发族”已成为互联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的742万名网民中,60岁以上群体占新增网民的20.8%。可是,由于防范意识薄弱,能力相对不足,老年人也容易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待宰羔羊”。好比中老年微短剧诱导老人付费观看、冒牌老年大学反复推销课程和商品等。

  据了解,“起武中国人”通过小额红包、积分等方式引导老人持续观看直播,在“专家”“老师”等身份的加持下,将资质存疑的高价商品卖给老人。类似套路十几年前就曾盛行:迎合老年人心理需求,用“专家”人设给老人洗脑,再施以小恩小惠,从而谋取钱财。这样的套路放在互联网环境下,伤害无疑呈指数级上升。线下活动触及的老人始终有限,但在互联网上,所有人都能是潜在对象。同时,线上操作隐蔽、维护权益取证更加困难。而且,从健康角度,长时间看手机不可避免地对身体造成伤害,前两天“奶奶每天玩手机到凌晨近视2300度”的热搜就是一例。

  截至2024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网民网络支付使用率已达75.4%,这时,面向老人的陷阱也越来越多,类似骗局在进行“适老化改造”,防范手段也务必做出相应更新。

  2024年8月,中央网信办就曾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恶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妥营销的表现。监管职能部门可以借助网络抓取、语义分析等技术,对高频违规话术进行智能识别,并对高风险直播间实施重点监控,将频繁更换账号、跨平台的直播主体并入“黑名单”。

  平台作为承载方,应当对该类“养生直播”做好审核,要求经营者提交产品资质证明并公示于直播间首页。尤其是保健类商品,应严格根据广告法、 食品安全 法要求进行管理。可以鼓励更多平台开发“老年模式”,并加入防陷溺提示和支付监管功能,检测到反常交易时进行提示、限制支付或延迟到账。

  社区方面也需要针对这种现象做好宣传教育,将老人容易受骗的互联网陷阱加入反诈宣传,并强化“情感补充”,填补老人内心空缺。也可以邀约医师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加大权威内容占有率,将伪科学挤出视野。

  帮助老人提升数字素养,子女责无旁贷,而这项工作远远不止于教会老人发微信这么简单。除了教会老人如何识别网络陷阱,更关键的是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如果老年生活能被线下社交和学习娱乐充实,网络世界的吸引力也将大大降低。

  治理“坑老”乱象,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关系到老年人的互联网信任感和尊严。只有让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共同进步,才能防止更多老年人的权益成为“银发”大潮中的牺牲品。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APP】  【老年人】  【资本局】  【互联网】  【合规管理】  【亚太财险】  【武汉中央商务区】  【互联网保险】  【司法拍卖】  【机器人】  【更中国】  【养生课】  【短视频】  【赚金币】  【直播间养生】  【对冲基金】  【明星科技股】  【中国人】  【养生群】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