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延长假期需综合考量

【休假制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延长假期需综合考量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6 9:05:24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休假制度】 【冯华超

  202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这一表述体现了国家对消费市场潜力的深刻洞察,和通过制度改革激发内需的政策导向。”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冯华超告诉界面新闻,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直接保障了居民的闲暇时间,使服务消费(如旅游、文化、体育等)成为可能。

  其次,优化休假制度可分散消费时段,缓解资源供需矛盾,同时激活淡季消费潜力。另外,优化休假制度为消费场景创新提供了时间窗口,能引导居民错峰消费,文旅、体育领域的消费潜力也能够更好地释放。

  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休假制度的完善不仅短时间拉动消费,更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例如,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增进就业。”冯华超说。

  界面新闻注意到,今年春节是增加国定假期后的首个春节。之前在202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提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

  据央视媒体报道,经文化和旅游部 数据中心 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

  其实,长时间以来,我国休假制度与消费、旅游经济联系紧密。但现阶段我国休假制度在执行层面还面临些许困难。

  冯华超表示,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备和制度执行不到位,休假制度的保障功能未能完全实现,如带薪年休假和法定年节假日的法律位阶较低,且法律责任不完善。其次,假期结构有待优化,就带薪年休假而言,只有工龄满20年以上的职工才能享受15天的假期。另外,过度追求假日的经济价值,精神文化功能反而被忽视。传统节日假期短,需挪用周末,黄金周则调休。

  “最为注意的一点是,休假制度推行和改革面临不明确的现实困境。”冯华超谈到,新时代发展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劳动时间和劳动空间、劳动场域的社会关系、职工的休假需求和行为选择、政府内部治理等都存在着更加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也造成改革不确定性增多。

  在现今休假制度中,仍存在诸多可调整的空间,尤其是年休假制度。2008年9月,国务院颁发《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明确了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但长期以来,实践中职工带薪年休假的落实情况其实不理想。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林嘉向界面新闻表示,未来国家或许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员工的年休假期,“当然,这其实不是易事,需要走立法程序并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据林嘉了解,在许多劳动争议案件中,员工都会申请未休年休假的补偿。“这从侧面反映出,在一些企业中,员工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的休假机会。一方面,企业可能并未积极鼓励员工休假;另一方面,员工可能因工作任务紧迫而无暇休假。当然,也有部分员工选择不休假以获取三倍工资的补偿。”林嘉表示。

  林嘉认为,未来年休假制度应进一步优化。一方面,立法可以商酌适度延长年休假天数;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确保年休假的落实。对于未安排员工休假的企业,应要求或强制其安排员工休假,形成鼓励休假的良好氛围。

  在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方面,冯华超建议,可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的强制协商(企业须提前3个月与员工协商休假计划,工会可以起诉违规企业)与罚款机制(企业每年至少安排5天连续休假,不然面临高额罚款),或北欧的福利与自动化模式,将制度约束与技术手段结合。

  “另外,育儿假、陪产假等也需要更加严格地到位。”林嘉介绍,现在各地都在出台有关规定来保障这些假期,未来男性休假制度也应进一步落实。同时,国外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好比男女同休生育假期等。

  “还有一些如病休假、事假等也需要更加规范和合理。同时,企业也可以采取弹性工作制、错峰上班、居家办公等方式来使假期制度更加合理,让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平衡。”林嘉表示。

  另外,界面新闻注意到,针对各类休假落实难,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细化劳动法律法规,修订劳动法,明确双休制为基准,保障工时并统一标准;修订探亲假、婚丧假,延长产假,探索设立陪产假,强化带薪年休假刚性。吕国泉还建议探索推广“休假储蓄”模式。

  在监管机制方面,吕国泉建议,研究将带薪休假并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监控企业休假执行情况,违规企业罚款;相关部门将规制隐性加班、保障离线休息权等列入监督清单,依法划清生活和工作界限。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冰雪经济】  【耕地保护】  【梁留科】  【新业态】  【郁瑞芬】  【民营企业】  【休假制度】  【冯华超】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