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跌回稳”“好房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国两会期间,房地产问题成为会场内外很多代表委员和有关人士讨论的焦点。
202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备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
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当下房地产市场“槽点”“堵点”,如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房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市场由需求驱动,需求是市场的条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如何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要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包含提供更为灵活的住房贷款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负担、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等,有助于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显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市场分化明显,不同地区不同较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这赋予地方更多调控自主权。
盘活存量改善供给结构
部分地区库存积压严重、结构性供给不足、房企流动性风险尚未完全消除……针对房地产供给侧“槽点”,政府工作报告从盘活存量用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通过土地和房屋去库存来缓解供求关系,引导市场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广东省 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短时间内要控制供地,缓解供求矛盾,稳定之后再谋未来发展。
我国新建商品住房供应规模大,存量消化是重要调整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老总翟美卿说,存量盘活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房产转化为有效供给,满足多条理住房需求,同时释放沉淀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更大自主权”意味着地方可以运用更灵活、更大政策空间,更快落地存量房收购项目,缓解存量房市场供给过剩与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
倪虹说,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一个使用方向,就是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收购的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一段时期以来,在房地产市场调整进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债务问题,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交付困难。
倪虹表示,要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根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基本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并入“白名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记者了解到,目前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审批贷款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涉及已经交付和正在建设的住房超过1500万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今年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支持稳楼市,持续推动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拉长“白名单”,让更多符合基本条件的项目拿到贷款,坚决做好保交房工作;二是配合促转型,抓紧研究制定配套融资制度,支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增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稳楼市,根本上是房地产行业加快转型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顶级研究员刘尚希说,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要进行调整转型,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倪虹表示,要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搭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四梁八柱”,关键的是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增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基础就是要摸清底数,好比有多少房、有多少人,有多少需求、什么类型的切实需求、需求在哪里,然后再决定住房和土地供应。商品房和保障房都要以需定供,这样才能增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李宇嘉说。
“好房子”第壹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各方热议。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好房子’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和幸福感是房地产发展的鲜明导向。”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铁建 老总戴和根说,今后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还要结合城市更新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不断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建设‘好房子’直接关联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倪虹说,当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重点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针对群众多样的居住需求,要精心地、有创意地设计出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让房子的每一平方都物尽其用、物有所值。
“建设‘好房子’,将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老总陈卫国说,企业承担着建设“好房子”的重任,要从产品标准、研发、迭代的全周期动身,通过新产品、 新材料 、新工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应用,努力缔造性能、质量和体验更优的“好房子”。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