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医药明星股终走向退市。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3月21日消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ST普利(300630.SZ)依法从严作出行政处理。同日,深交所将对*ST普利依规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的信息显示,*ST普利2021、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连续两年虚增利润总额合计5亿元以上且占比超过50%,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早在1月5日, 普利制药 便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下称《告知书》)。
据《告知书》披露, 普利制药 2021年、2022 年年报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合计达10.3亿元人民币,占比31.08%;虚假记载的收益合计达 6.95亿元人民币,且占比达 76.72%。
对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对 普利制药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不同水平处罚,其中对犯法行为情节较为严峻的当事人范敏华、罗佟凝分别处以500万元和400万元罚款,并分别采取十年和8年市场禁入措施。
随后,因涉嫌严峻的信息披露非法, 普利制药 于1月7日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更改为“*ST普利”。
而强制退市也其实不是终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对于存在严重财务做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理、强制退市其实不是终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究责任。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也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根据《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另外,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中证投服中心将积极施展专业作用,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依法帮助投资者维护权益,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将对相关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
自去年以来,监管职能部门对资本市场非法行为坚持“长牙带刺”强监管态势。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数据,202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人民币,为2023年的2.4倍;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强化对涉嫌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2024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其中,依法处罚恒大地产、华道生物等欺诈发行案件,严肃惩处 锦州港 、紫鑫药业等恶性财务做假案件。
在中介机构监管方面,与财政部协同,严肃查处恒大地产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