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微盟集团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该集团总收入约为13.3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39.9%,净收入由2023年的亏损7.61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17.44亿元人民币。
与业绩亏损同步进行的是大股东的大手笔减持套现。2024年12月,包含微盟集团董事会主席兼创首席执行官孙涛勇在内的三名主要股东出售了合计1.23亿股本公司股份,套现超3.1亿港元;今年1月份,微盟集团在此遭遇大股东腾讯的接连减持,持股比例从8.39%降至2.94%,套现约6.3亿港元。另外,在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微盟被卷入电销乱象风波,旗下AI外呼公司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央视点名。
收入下滑近40%,连续五年亏损
微盟集团建立于2013年,是微信上的中小企业第叁方服务供货商之一,主要基于微信生态(如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为中小型公司提供SaaS产品。2019年1月,微盟集团在港交所上市,被称为“新经济SaaS第壹股”。
但2019年上市以来,除了当年盈利30.12亿元外,微盟集团其余年度均为亏损。2020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69亿元、26.86亿元、18.39亿元、22.30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净收入分别为-11.66亿元、-8.53亿元、-19.20亿元、-7.61亿元人民币,加上2024年亏损17.44亿元人民币,微盟集团已连续5年亏损。
财报显示,2024年集团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9.9%的原因包含,一是与广告平台达成的对2023年广告服务所获得返点的一次性价格折让约为人民币1.29亿元人民币,同时受经济环境和广告平台返点政策的影响,微盟从广告平台获得的返点率降低;另一是坚持降本增效和聚焦主业,主动缩减非核心业务和低质量业务,降低了业务规模并削减成本和费用。
微盟集团的收入构成包含订阅解决方案和商家解决方案,占比分别为60.6%和39.4%。
报告期内,微盟集团的订阅解决方案收入约为9.1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3.49亿元下降31.9%,付费商户数为62,924名,同比下降34.7%。每用户平均收入为14,598元,上升4.2%。
在订阅解决方案方面,财报表示,微盟集团于去年5月剥离了智慧餐饮业务,不再并入该业务的收入,微盟集团降低了微商城业务和其它小微业务的投入,减少了直销城市,降低低利润的顾客群体的比率,另外,过往年度递延收入减少,也给2024年收入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报告期内,微盟集团的商家解决方案收入为4.2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8.78亿元下降52%。
财报显示,在商家解决方案方面,微盟集团减少了低利润的TSO服务和金融等业务,更加聚焦于服务广告主的投放业务,和政策调整造成微盟集团从广告平台获得的返点比例有所降低,对收入造成一定的压力。
微盟表示,2025年将密切把握微信小店造成的市场机遇,同时积极探索AI技术与核心业务的融合,努力将市场口碑转化为业务收入,并进一步寻求海外市场机遇。
大股东接连减持,去年减员上千人
与收入、利润双双下滑同步进行的是,微盟集团遭遇大股东接连减持。2024年12月,腾讯旗下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上线,刺激微盟集团股票价格连日走高,微盟集团老总孙涛勇、
微盟集团执行董事方桐舒及微盟集团总裁游凤椿三位开创人团队趁高位连日沽货,约一个星期时间即减持1.24亿股或3.67%,套现逾3.19亿港元。
出售后,上述三位高管所持股份分别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15%、0.16%及1.26%,这意味着持股比例为8.39%的腾讯成为微盟的第壹大股东。
这一情形未能持续30天,腾讯便大幅减持微盟。1月3日和1月6日,腾讯共出售1.84亿股微盟集团股份,持股比例从8.39%降至2.94%,套现约6.3亿港元。尽管微盟在公告中声称公司和腾讯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公司将继续作为微信小店、小程序和腾讯广告的服务商,为商家在腾讯生态内提供高质量的SaaS产品和精准营销服务,增进商家业务增长,但公揭发布次日微盟集团股票价格依旧迎来狂跌。该信息披露后,1月10日微盟股票价格应声大跌,单日下跌幅度超40%。
另外财报显示,微盟集团在2024年进行了大幅的人员优化,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盟集团员工总数为3563人,较2023年的4584人减少了1021人。
旗下公司电销乱象遭央视3·15曝光
一周前,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AI外呼 机器人 成骚扰电话帮凶的乱象,其中销氪、智优擎、飞鸽传书等公司被点名,港股上市公司微盟集团亦被卷入其中。
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公司系香港主板上市企业微盟集团孵化的数字化销售解决方案提供商。
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于2019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李皓,注册资金约1448万元人民币,由微盟集团旗下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禀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盟氪科技合伙公司(有限合伙)、Oak Link Limited等共同持股,其中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34.7955%。 知识产权 信息显示,该公司已登记销氪AI外呼线路调度平台、销氪AI外呼话术可视化平台等多款软件著作权。
3月15日,据央视财经报道,这一年多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宣传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市场上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电销”。这些外呼公司打着“高效触达用户”“精准拓客”等旗帜,招揽生意,甚至还宣称可以通过AI智能 机器人 拨打营销电话。
3月16日,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针对媒体315报道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即日起对所有智能外呼相关业务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工作,直至相关业务完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公司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治理工作,以行动展现我们对问题的严肃态度和整改决心。
微盟集团则回应称,“关注到相关报道,已第壹时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紧急联系销氪业务责任人与代理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公司正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后续将及时向公众通报整改进展。”
南都记者留意到,3月15日晚间,上海宝山区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已对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核查。
据上海消保委微信公众号,这些外呼公司利用AI智能 机器人 技术,通过真人录音合成语音,每天可自动拨打数万通营销电话,效率远超人工。这些公司主要服务于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利用虚拟运营商提供的非实名“小号”规避监管,并采用“打显”技术隐藏真实归属地,伪装成本地号码提升接听率。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禁止未经同意的电话推销,但外呼公司通过定期更换号码、内部申诉处理投诉、与运营商保持特殊关系等行径逃避处罚。每条线路年使用成本约1万元人民币,配合偷取用户信息的获客软件,形成了完整的违法产业链。
除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之外,被点名公司还包含:智优擎网络科技、优音通信有限公司、淘金你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沃创云科技有限公司、合众易联科技有限公司、飞鸽传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亿客众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