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上海微短剧行业产值达70亿元 - 将加大精品支持力度

【App】上海微短剧行业产值达70亿元 - 将加大精品支持力度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22 12:07:2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App】 【韩红昌

  3月20日,2025上海微短剧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包含政策发布、高峰论坛、圆桌对话和品质盛典在内的大会日程中,微短剧行业从业者分享了他们的最新思考,其中“精品化”是高频热词。

  近年来,微短剧快速崛起,成为影视行业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5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已超越去年 中国电影 票房。用户规模方面,超半数网民都是短剧用户。过去数年,微短剧凭借快节奏叙事、高浓度情绪和碎片化流传的特性,成为注意力经济下最受喜爱的指尖新宠。

  身处其间,从业界到学界、从投资方到制作方、从创作者到演员,都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此时也意识到,微短剧行业来到了转型升级与价值重塑的新起点。

  短剧,从“微”到“精”的转型

  回顾过去一年微短剧领域的爆款作品,大多以品质取胜。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通过微短剧反映现实生活,在家庭、情感、都市等题材中融入人文关怀。

  《微聚东方·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上,《夫妇的春节》《柒两人生》《大过年的》获“全媒体融合流传品质剧作”;《桃花马上请长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我在大宋开酒吧》《引她入室》等获“特别品质推荐剧作”,包含上述作品在内一批精品微短剧获得嘉奖,它们分别在创意、立意和制作上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今年以来,微短剧市场出现了多部兼具流量和质量的爆款。好比以上世纪80年代四川洪灾为背景的《家里家外》上线3天播放量破10亿,制作水准也得到观众的普遍承认。抖音精品短剧责任人钱立立认为,短剧在捕捉当下社会情绪和集体期待的同时,如果还能承载经典的故事价值,就拥有了长期消费和复看的可能,“我们发现,短剧的进步越来越快,好比《家里家外》真的有短剧版《小巷人家》的感觉,人设更丰满了,有更多细腻的生活表达,观众就会和人物发生更深的情感连接”。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分享了短剧用户在娱乐需求、内容需求和价值期待上显现新趋势。以短剧消费的主力军年轻用户为例,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内容形态,认可故事+情绪作为娱乐消费的核心吸引力。他们既沉醉于那些提供鼓励和陪伴的小确幸,也热衷于解压和热血的逆袭爽文。另外,年轻用户的价值主张开始趋于重视当下,更关注多元的自我感受,期待在丰富的主角人设里投射自我价值,在不一样的情感关系里寻找情感寄托。

  浙江 华策影视 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斌星分享了他作为传统影视公司老兵对于微短剧新兵的观察。傅斌星认为,过去一部经典长剧的影响力可能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今天的微短剧即便爆红也往往只存在于算法推流的窗口期,极少有作品能够真正成为全民的文化记忆。要突破流量泡沫的困境,微短剧务必实现从消费产品到精品作品的转变,微短剧也应该用匠心制作、扎实剧本、深刻表达去构建真正能感动人心的故事。

  “微短剧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不断走向成熟的艺术形态也是不争的事实。”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从业者要看到市场、资本、商业等背后的艺术逻辑,“谁抢先一步根据艺术逻辑布局,谁可能就是最后的赢家”。

  表演不分“长短”,他们在短剧追梦

  微短剧为影视行业造成了新的机遇和动能,也为心怀梦想的人提供了平台。很多微短剧演员其实不是科班身世,却在小屏幕上凭借努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演员申浩男入行两年,主演的短剧已经有108部。他表示,刚开始曾有过8天拍200集的经历,随着微短剧行业逐渐规范化、精品化,目前情况有所改变,可以有时间细细打磨角色。演员张集骏在做演员之前派发过传单、当过服务员,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那些日子都成了自己做演员的珍贵体验。

  很多老年人也成为微短剧的主角。今年73岁的袁吉衣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出演过100多部微短剧。在品质盛典上,袁吉衣说,短剧给了他追梦的动力,“我们年轻时候,也都有演员梦。现在这个梦实现了,我们也是明星”。

  许多外籍演员加入了中国微短剧的拍摄。埃米尔·扎格鲁尔来中国13年,因参演《万里归途》与中国观众结缘。埃米尔13岁时看了成龙的电影就想来中国,在埃及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结业后申请了我国的大学,去横店旅游被导演看中,开始拍戏,如今他已经参演了一系列宣传中国自然风光、展现当代中国风貌的微短剧。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知名影视演员也开始投入微短剧的拍摄,助力提升微短剧表演层面的品质。何赛飞最近拍摄的短剧作品《龙凤又呈祥》融入了非遗汉绣元素,她觉得自己无意中赶上了潮流,“对演员而言,没有微短剧或长剧之分,都是创作人物。微短剧跟 老百姓 的生活方式、生活作息心心相印,是当下生活所期望的,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更快更多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全世界。利用这个平台,这样的一种艺术载体可以让更多中国人的好故事,尤其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向全世界流传,何乐而不为。”

  李若彤监制和主演的短剧《午后玫瑰》在东方卫视“ 品质东方微剧场 ”播出期间,收视率力压同时段电视剧。李若彤说,自己虽入行35年,但在微短剧赛道是新人,“这次尝试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动力,我才59岁,正是闯的年纪,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演过超百部影视剧的倪虹洁第壹次主演和监制的微短剧《夫妇的春节》在春节播出期间创造了超5亿的播放量。倪虹洁觉得,《夫妇的春节》的成功让她越发知道,要对行业保持谦卑、热情和好奇。

  从政策到资金,微短剧扶持加码

  微短剧的精品化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的多方支持。去年以来,上海实施了多项政策增进微短剧产业发展,成果明显。今年在此基础上继续加码,推动产业迈上新台阶。

  2025上海微短剧大会上发布的《2024-2025上海微短剧发展白皮书》显示,上海微短剧行业产值平稳上升,达70亿元左右。去年,上海出品微短剧近2000部,上海微短剧平台共上新微短剧约3万部。上海制作的多部作品涵盖都市情感、古装奇幻、悬疑穿越等多样化题材,好比《少爷和我》聚焦现代职场生态、《授她以柄》以女性成长为主线、《大妈的世界贺岁篇》聚焦银发经济。

  在微短剧领域,上海各级政府推出微短剧产业增进举措和扶持计划,提出3年缔造300部精品微短剧的目标。今年,上海将继续统筹设立约5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证量精优的入选项目加大支援力度,为入选的每个项目提供最高不高于300万元资金扶持,并提供创作辅导、流量扶持、评奖评优、文艺评论、宣传推广等政策扶持。大会上,启动了“拍在上海”上海微短剧摄制“一条龙服务”联盟;发布了中国首个微短剧融合流传指数“品质东方——微短剧融合流传品质指数”。

  上海各文化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微短剧创作与产业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总裁宋炯明在分享中提到,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平台“品质东方·微剧场”,播出《金猪玉叶》《反诈风暴》等18部精品,累计收视户次超2亿。国内首档“微短剧+综艺”《开播!短剧季》播放量超27亿。“品质东方”计划还将继续推进 创投 蓝海行动,实现微短剧展播、孵化的全产业链生态。SMG旗下看东方联合十大网文平台成立“东方剧库”,探索“微短剧+”创新模式。

  澎湃新闻联合 华策影视 、七猫文化传媒、上影文化科技、咪咕数媒、九州文化、听花岛、容量短剧等发布了精品微短剧“百剧共创”品牌项目,设立首期6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池,投入价值1亿元的宣传资源,在三年内孵化100部微短剧。七猫将投入至少1.5亿元用于微短剧创作,启动“剧本征集计划”,设立数百万奖金池,邀约创作者把七猫热门小说改编为优质剧本。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App】  【韩红昌】  【iPhone】  【Siri】  【Apple】  【东方甄选】  【产品公司】  【APP】  【老年人】  【邵景进】  【数字社会】  【智能体】  【无障碍】  【AI手机】  【上帝之手】  【OTA】  【三大航】  【九鼎投资】  【爱奇艺】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