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5 (第十六届) 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近日举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2024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一年。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用材需求持续上升,工业用材的上升远远弥补不了建筑用材的减少,造成钢铁消费持续下降。钢材消费结构变化造成消费总量变化的高强度和连续性,是我国钢铁面临的空前绝后的挑战,供需失衡是当前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危机如何应对,如何转危为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行业和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思索的重大问题。
对于钢铁行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姜维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切实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尽快通顺落伍产能退出渠道,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通顺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综合施策,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深耕细分市场,通过为更多专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产品,实现更高附加值。面对供需失衡、同质化竞争,企业应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开展不同化竞争,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实现更高附加值钢铁材料的供给能力,增强企业综合比较优势,要坚持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装备技术进步和加强产业链协同。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行业并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切实夯实数据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统增强低碳竞争能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透露, 目前,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已构建完成,发电行业清缴履约在稳步推进,数据质量实现全面改善,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准备工作也已全面完成。
对于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下一步工作开展,逯世泽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早动手、早准备,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尽快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为进入全国碳市场打好基础。二是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应严格遵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各项配套制度;真实准确及时报送数据,开展关键参数月度存证、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等工作;按期足额清缴配额。三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履约策略;组建专门的人员和技术团队负责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基础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并健全统计核算体系,提升计量水平,强化计量器具管理。(经济日报记者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