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

【调味品】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26 4:20:46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调味品】 【消费者

K图 603027_0]

  带有坑骗性的标志不应作为商标使用,期待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从监管端拨开添加剂疑云、消除零添加疑惑,让消费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食品的实际情况,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近期,有媒体对市场上多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进行了测试,并在部分产品中检出重金属。其中,主打零添加概念的千禾酱油还被发现,其瓶身上醒目的“千禾0”其实不是零添加的保障书,而是企业注册的商标。这就好比消费者满心希望地点了一份海参炒饭,结果只是炒饭的厨师名叫海参。

  对于可能动摇品牌基本的疑惑,企业第壹时间进行了回应。然而,从持续升温的疑惑声浪来看,消费者担忧的可能其实不是这一份“海参炒饭”,而是害怕今后餐馆都雇用名叫海参、鲍鱼、龙虾的大厨来做饭。那时,谁又能确保每次端上来的饭不会假借厨师的称号充数?

  商标法明确,带有坑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产地发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这是保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原则。如果商标里带有“有机”“绿色”“0糖”“零添加”等字样,消费者很容易误认为商品具有这些特点。此前,多家企业尝试注册“零添加”“0添加”商标都没有成功。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建议稿)》也拟规定,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未使用的物质,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未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法律法规对零添加如何界定、如何标注尚未形成定论。但这次风波已提示相关企业,零添加只是技术和产品线的不同,而不是安全与否的标识,更不是按需定价的营销幌子。不管产品是否零添加,都务必符合 食品安全 相关标准。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营销概念来吸引消费者,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

  零添加是个很能抓住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概念。2022年,当同行因“科技与狠活”备受疑问时,千禾便凭借“0添加”标签脱颖而出,迅速打开市场,并带动整个行业力推零添加。遗憾的是,两年多过去, 老百姓 厨房里的油盐酱醋到底添加了啥没添加啥,仍然还是个问号。专家说得在理:零添加后面务必加上特指对象才有意义,就像说“无糖”得明确是无蔗糖还是无代糖。不然,零添加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企业可以随意解读,消费者却找不着东南西北。

  这场风波看似偶然,实则是调味品行业甚至是整个食品行业在过度营销零添加概念环境下一记早晚会到来的回旋镖,代价不可谓不大。

  风波终将过去,但留下的思考不该消散。记者了解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近期即将出台。期待该办法能够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从监管端拨开添加剂疑云、消除零添加疑惑,让消费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食品的实际情况,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调味品时,选择的不仅是一瓶酱油、一瓶醋,更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必神化零添加,认为只有零添加的食品才是健康的、安全的;也别妖魔化添加剂,将所有的添加剂都视为洪水猛兽。而想要真正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还需要调味品企业从生产端做起,少一些幌子,多一些真诚,让每一瓶酱油、每一勺调味品都能承载起健康的承诺。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消费者】  【日本航空】  【同程旅行】  【不得退改】  【越来越】  【差评权】  【Fun】  【商标游戏】  【小天才】  【小天才特惠】  【防不胜防】  【谁动了我的3D眼镜】  【消费贷】  【邮储银行】  【中国银行】  【人民币大全套】  【经营者】  【捆绑加价】  【隐藏收费】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