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官方网站挂出了9张罚单, 浙商证券 (601878)及相关责任人“榜上有名”。
经查, 浙商证券 存在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内控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的问题。其中,程景东作为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戴翔作为投行质控部总经理,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 浙商证券 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对程景东、戴翔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据了解,2025年开年, 浙商证券 就因内控管理不到位被浙江证监局要求整改。
具体来看, 浙商证券 存在多项违规行为:一是为部分投资者提供变相融资服务,异化为杠杆融资工具;二是未识别客户的交易目的,变相成为交易对手方交易通道;三是未使用交易所专用对冲账户进行对冲交易;四是干预控股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独立性运作。
根据有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 浙商证券 采取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 浙商证券 应对相关问题深入全面整改,严格内部问责。
另外,朱丽洁作为业务部门责任人、李楠作为直接责任人员、柳梦婷作为参与人员,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公司官方网站显示, 浙商证券 建立于2002年5月9日,于2017年6月26日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旗下设浙商资本、浙商资管、浙商期货、浙商投资、浙商国际(香港)等公司,百余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22个省份45个地市,服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
财务方面, 浙商证券 近年来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净收入波动较大。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6.37亿元、164.18亿元、168.14亿元、176.38亿元;归母净收入分别为16.27亿元、21.96亿元、16.54亿元、17.54亿元人民币。
据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33%;实现归母净收入1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7%;扣非净收入19.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9.74%。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较上年末增长30.26%,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较上年末增长28.39%。
对于业绩变动, 浙商证券 解释称,2024年,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公司坚持战略引领,抢抓市场机遇,克服了多重压力,实现了稳健增长。
浙商证券 2024年度营业收入有约10%的滑坡,但其净利却有约10%的增长。对这样的“反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可能归因于公司利息净收入增长、自营业务回暖、成本费用控制得力等原因。
值得强调的是, 浙商证券 在2024年也曾收到多份“罚单”,涉及职责履行不到位、未能勤勉尽责、个别项目保荐费用收取过低等诸多问题。
·2024年3月,因在保荐星星冷链项目中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上海证交所决定对 浙商证券 予以监管警示,对相关保荐人处以纪律处罚。
·2024年8月,因未能勤勉尽责,全国股转公司对 浙商证券 采取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的监察管理措施。
·2024年11月,因存在部分尽职调查工作履职不到位,个别项目保荐费用收取过低等违规情况, 浙商证券 被浙江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察管理措施。
目前, 浙商证券 斥巨资逐步“入主”国都证券的表现引发市场关注。
3月23日,阿里拍卖平台显示,经过156轮激烈竞价, 浙商证券 耗资5704万元竞得国都证券(870488)3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至此, 浙商证券 累计耗资51.85亿元人民币,合计持有国都证券股份20.27亿股,持股比例升至34.76%。
据计算,此次竞拍的成交价为1.90元/股,较3月21日国都证券1.70元的收盘价,溢价幅度达到11.85%;与4579.2万元的起拍价相比,溢价更是达到24.57%。
自2023年12月收购计划正式拉开序幕以来, 浙商证券 历经多轮次股权交易,稳步强化其在国都证券的控股地位。另外, 浙商证券 原副总张晖也于今年2月上任国都证券总经理。
二级市场上,截至28日收盘, 浙商证券 上涨0.51%报11.73元/股,最新市值536.51亿元人民币。和2020年7月的高位相比,公司股票价格累计下跌超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