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独家 - 达闼机器人陷入停摆危机 - 项目负责人早已离职,独角兽或倒在风口来临前?

【人形机器人】独家 - 达闼机器人陷入停摆危机 - 项目负责人早已离职,独角兽或倒在风口来临前?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31 8:05:5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人形机器人】 【达闼机器人】 【机器人】 【负责人】 【独角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广州报道

  在人形 机器人 风口里,一家知名 独角兽 企业正陷入危机。

  3月27日,广州黄埔区知识城凤桐横街4号,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探访发现,达闼 机器人 分公司大门紧闭,杳无人影,紧靠玻璃门内侧的一棵发财树落了一地枯叶。多位知识城员工对记者说,该公司已关门多时,水电断供。

  再加上上海总部及北京、深圳等地分公司,合计数百名达闼员工被卷入一场长达一年的讨薪拉锯战。天眼查显示,达闼 机器人 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截至发稿,达闼被执行总金额已达3530.09万元。

  但令达闼员工们困惑的是,直到2025年,公司仍在签署新的合作。最新的消息是,3月17日,达闼与 松霖科技 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形 机器人 产业机会。

  一面是自2024年初即开始欠薪、裁员,各业务部门几近停摆,总分公司室迩人遐;另一面,公司似乎仍能苟延残喘,并对外营造出一种一切正常的现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开创人兼总裁黄晓庆仍在努力“找钱”。

  这家建立于2018年的企业,成立次年即获评 独角兽 ,背后站有孙正义软银愿景Vision Fund、华登国际、东方富海、朗玛峰 创投 等顶尖VC,上海、广州、珠海等地方产业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中国移动 等国资方,和 金地集团富士康 等产业场景类投资方。如今其却走到如此境地。

  一个共识是,人形 机器人 项目想要拿投资,仅凭好故事已不能够。“我们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我们都在退出。”目前,金沙江 创投 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坦言,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但又木有可持续的商业化,是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回看达闼这场风波,无序扩张、高度零散的股权结构、未打出不同化的产品……一切似乎早已露出端倪。前沿领域草创公司激烈绞杀,研发烧钱持续“失血”,商业化石沉大海,一旦沦为资本“弃子”,便近乎被“判死刑”,徒留员工无望挣扎。

  凛冬忽至,突袭数百员工

  绝大多数达闼员工是从2024年1月开始嗅到异样的。

  “2024年1月下旬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年会,到了31日突然发不出来工资了。”一名达闼前员工陈天回忆,当时据说是财务系统无法访问,通知工资要延迟发放。另外两位曾供职于上海总部的员工对记者说,此次通知以HR当面口头通知的形式传达,没有留任何痕。

  2024年2月8日,除夕的前一天,达闼紧急在飞书召开了全员会,所有人工资中1万以上部分折半发放。据了解,此次会议黄晓庆并未上线,管理层只有两名人员参与,一位是当时的人事责任人,另一位是首席财务官。

  万元以上工资折半的方案执行了两个月。等到3月、4月,工资完全停发,HC(招聘)全面喊停。5月份,全体员工每人发放了1万元。尔后,公积金、社保相继停缴。

  期间,黄晓庆召集了一次小范围内部会议,多位员工未收到相关通知。据参会员工回忆,老板从自己的履历谈起,再画 机器人 “大饼”,表态拖欠薪资一定会补给大伙,自己一定坚持到底、绝不会失去联系,并号召员工一起渡过难关。

  6月起,达闼摊牌,员工开始大范围被迫离职。

  这是一条被上海总部及多地分公司员工证实的企业溃散时间线。关于裁员总人数,不同地区员工之间存在不答应见,但普遍被认可的数字是400-500人。陈天表示,2024年底后开始分批裁员,“先是砍掉外包,1月裁了大概100人,到3月基本每个部门只剩几个人,五六月后开始大批次裁员”。

  上海员工陈闵于2024年9月下旬签署了达闼统一发放的离职协议。她对记者说,这是一次集体解雇,有员工不答应,但被HR告知,且如果当时不签署,后续没有人会给办理离职证明,从而无法顺畅入职新公司。

  相继离职后,数百名达闼前员工开启了漫长的讨薪之路,但多数人进展“卡壳”。

  有员工复盘,达闼利用协议承诺分期发放欠薪及补偿,是为了拖延员工去劳动仲裁的时间,因为协议时间未到,仲裁不予受理。

  比陈闵提前30天被迫离职的卢国义称,整个离职过程没有任何人对接办理手续,离职后他立即提请了劳动仲裁,但欠薪部分仲裁不予受理,由劳动监察大队跟进,但目前他和其它同事没有收到任何后续进展,欠薪加上相关资金补偿合计十余万。

  北京分公司前员工许书也向记者表示,离职时的解除协议约定,2024年7月31日公司应一次性支付工资11万余元,同年12月31日支付经济违约金6万余元。

  但之后达闼数度违约,“北京员工近百名,没有人拿到过一毛钱”。

  去年年末达闼再度违约后,北京员工通过房山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房山区法院再次调解,老板娘出来谈判、哭诉、表决心,约定从2025年1月31日起,分12笔支付所欠工资。许书认为,半年的薪水,被公司用化整为零的要领,从1笔变成了12笔,如此操作,但凡有一笔违约,追回难度不难想象。

  另外,还有一点令员工感到奇怪,“去年3、4、6、7、8月,一毛钱工资都未发放,但却显示有个税信息。”陈天表示。

  据多方消息,除员工薪资外,达闼还拖欠了巨额供货商货款及银行借款。

  天眼查显示,达闼 机器人 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案由囊括劳动、买卖、金融借款、服务等合同纠纷,其中71.43%案件发生于2025年。截至发稿,达闼被执行总金额已达3530.09万元;历史被执行118.92万元。

  3月27日,记者实地探访达闼位于广州的分公司。多位知识城及邻近公司称已多日未见其开门,该栋大楼是达闼买下而非租赁,但目前水电费已停缴。有员工称该栋大楼将会被回收拍卖,但这点未得到知识城方面证实。其于上海闵行区租赁的总部所在地也已室迩人遐。记者留意到,早在2月28日,已经有房产公司在社交平台发布该楼整栋招租的信息,独栋办公楼面积达9200m²。

  (某社交平台发布的达闼上海总部大楼整栋招租信息,前员工对记者说上图为老总办公室)

  去年,极越“闪崩”也曾震惊业界。但与极越不同,达闼是“住进了ICU”,其背后也木有百度或吉利这样的巨头愿意为数百员工托底。

  “达闼的股东背景不比极越弱。”陈闵2023年入职时,公司还是前途大好,“不过短短一年多,情况便大势所趋,且自始至终,我们从未没收到过任何公开解释。”

  营业收入不足,如何自救?

  商业化石沉大海,研发高强度“失血”,纵使是盛极一时的人形 机器人 风口,科技公司暴雷实际其实不罕见。但达闼变故初现的节点,其实不是资本寒冬。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研报显示,中国人形 机器人 投融资热度在2021年之后便一路攀升,到2023年,人形 机器人 相关投融资数量为30件,金额达54.1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2倍、153.5%。2024年前10个月投融资数仍继续增长至33件。

  而达闼变故初现恰恰发生在2024年初,且十分突然。

  卢国义称,自己于2023年11月底入职达闼,次年1月底薪资发放就出现问题。另有人士对记者说,2024年初应聘达闼,一切谈妥准备发放offer时,HC(招聘)突然全面喊停。这意味着,从继续招兵买马到资金出现问题,前后仅不到两个月。

  资金链断裂是达闼员工与圈内人士共同推测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

  根据公开信息,此前,达闼 机器人 共历经六轮融资,前后获得合计约50亿元人民币。最新的一次为发生在2023年7月前后的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水木春锦参投,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仅仅不到半年后,达闼开始缓发员工薪资。“我们也很惊讶,10亿元半年就用完了?”多名员工表示。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无序扩张。据了解,达闼在合肥、赣州、唐山、珠海等十余个城市均设置了分支机构,对外投资28次,控制企业26家,目前西安分公司已经注销。圈内人透露,达闼人员扩展速度特别快,且都是高薪挖来的。

  有分析人士认为,广泛开设分公司可能是为了融资。其股东架构中,很多是来自上述城市的国资方。例如, 赣州市 南康区城发集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珠海大横琴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其目前已穿透的合计67个股东中,企业股东达57个。

  这促进了达闼在前期快速获取新投资、顺畅成长,但也使投资人的股东权益持续被稀释,降低后续投资意愿。达闼一位投融资相关岗位前员工对记者说,从2023年底到2024年8月,公司便未发生过新的融资。

  另外,高强度研发烧钱、迟迟未展现出盈利能力也有可能使资本丧失耐心。

  一位接近达闼的人士认为,行业风口到来后,人形 机器人 企业如漫山遍野,达闼没打出不同性,又因营业收入数字不足没能上市IPO,融资难度骤升。

  “成立一年就拿到 独角兽 ,其实很不寻常。”一名曾同达闼合作过的机构相关责任人向记者表示,达闼有一些技术能力,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未兑现。该机构原本打算采购其海睿云端 机器人 操作系统,云端大脑也是达闼的起家本领。据介绍,云端大脑能为 机器人 提供视觉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运动与行为智能等服务。

  去年初,记者曾采访达闼 机器人 副总裁、广州公司总经理王恩玺,后者表示期望将该系统缔造成生态平台,面向高校及上下游生态伙伴开放。

  另外,同其它人形 机器人 公司一样,达闼也设置了多元化的业务路线。王恩玺曾坦言,人形 机器人 仍处于产业化早期,达闼主要靠“云网端”的业务架构维持多维收入,例如,巡检、清洁、售货、雾化消毒等方面的 机器人 产品。

  但其实,其营业收入能力一直备受拷问。2019年7月,达闼曾计划赴美上市,根据其招股书,2019年一季度,其总营业收入为1230万美元,不增反降约62.39%。这次上市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或也同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不信任相关。

  在人形 机器人 方面,达闼采取了先轮式后双足的路线,前者引发的少量订单主要集中于商业导览、教育培训场景;后者XR4于2024年亮相WAIC并开启首批限量100台的预售,售价仅39.9万元起,看似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定价。

  但达闼的人形 机器人 似乎过于“资质平庸”,既未像众擎、宇树等 机器人 一样展现出如空翻、奔跑等强大的运动控制能力,也不具备乐聚、优必选等产品“进厂打工”的实用性,亦不比智元 机器人 的拟人化。记者曾实际接触其布设于公司咖啡厅的轮式双足 机器人 XR1,但实际其只能完成抓取杯子、按咖啡机固定按键等少数程式化动作,同真实的商用服务功能还相去甚远。

  且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达闼人形 机器人 项目责任人也早已离职。

  但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内部几近停摆,有关达闼新合作的消息仍接连传来。今年来,其先是1月同天津津南区签署投资落地协议,紧接着又同厦门 松霖科技 、国华等达成合作。2月底,达闼还取得一项新专利“轮胎测试设备”。

  据上述同达闼有过合作的机构责任人透露,黄晓庆近期还计划前往山东青岛等地寻找新的融资机会。多方消息来看,达闼仍未放弃自救。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天、陈闵、许书、卢国义均为化名)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人形机器人】  【中信证券】  【Atlas】  【赴港上市】  【中金公司】  【负责人】  【管理部】  【研究部】  【监管函】  【商业化】  【投融资】  【智能未来】  【汽车零部件】  【自动驾驶】  【回报率】  【服务机器人】  【CEO】  【泡沫之争】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