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3月31日讯 最近, 华林证券 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深圳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立业集团”)解除质押股份93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5.34%及公司总股本的3.44%。
记者关注到, 华林证券 控股股东立业集团近年来频繁质押所持公司股份,单是今年就已4次质押,累计质押股份数量达1.87亿股。2024年累计质押高达13次,质押的用途大多是自身发展经营的需求。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控股股东频繁质押股权,一方面彰显出其资金面的紧张局面,一方面也存在股权变更的潜在风险,对被质押公司而言也会存在不确定性。
最新业绩显示,2024年, 华林证券 开脱利润下行趋势,全年营业收入14.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41%,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净收入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约1015%。
股份频被质押,经营稳健性或受冲击
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近年来, 华林证券 控股股东立业集团频繁质押所持 华林证券 股份,2025年以来,立业集团已4次质押 华林证券 股份,累计质押股份数量达1.87亿股。
1月10日,立业集团将其持有的 华林证券 2500万股股份进行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44%,股数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93%。1月15日,立业集团将其持有的 华林证券 400万股股份进行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0.23%,股数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5%。3月10日,立业集团将其持有的 华林证券 6500万股股份进行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3.73%,股数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41%。以上质押动作,用途均指向 华林证券 的自身生产经营所需。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去年立业集团的质押动作亦颇为频繁。据数据显示,2024年, 华林证券 被立业集团累计质押股票13次,质押的用途大多是自身发展经营的需。有业内观点认为,这从某种水平上反映立业集团可能面临一定的钱财压力。
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控股股东频繁质押,一方面彰显出其资金面的紧张局面,一方面也存在股权变更的潜在风险,无益于被质押公司的正常经营和战略发展的制定。
“如果频繁质押公司股票,无益于实控人与质押公司的沟通。另外,可能存在潜在的股权变动风险,被质押公司甭管是在人事还是经营战略制定方面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上述人士指出。
华林证券 方面则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质押只是股东为自身发展所进行的正常的操作,不影响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立业集团和 华林证券 的渊源颇深,两家企业均由深圳前首富、资本大佬林立实际控制。如今,立业集团反复质押 华林证券 的股份,也引发市场对后者治理结构的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立业集团由林立建立于1995年,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目前形成了以“工业智造”和“综合金融”为主的两大业务板块。2003年,立业集团收购了江门证券,后者经过增资扩股后更名为“ 华林证券 ”,立业集团成为 华林证券 的控股股东。
年报显示,立业集团持有 华林证券 64.46%的股份, 华林证券 也是立业集团控股的唯一上市金融平台,在集团内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金融的布局上来看,除了 华林证券 之外,立业集团还是微众银行第贰大发起股东、深 创投 第五大股东及 民生银行 前十大股东。
“尽管股份质押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但过于频繁则需引起注意。”盘古智库顶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后期若 华林证券 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质押股份可能触发强制平仓风险,这不仅会影响立业集团的钱财链安全,也有可能会造成 华林证券 股票价格进一步波动。
“若资金压力持续存在,立业集团可能不得不采取更激烈的措施来筹集资金,这对 华林证券 的长期发展可能不利。” 余丰慧补充道。
核心高管频变、内控问题屡遭罚
记者关注到,近年来, 华林证券 屡因合规问题“吃”监管函,高层人事架构和业绩表现均出现较大波动。
2024年以来, 华林证券 内控合规管理问题频发,公司及多位高管和业务责任人被监管“点名”。
譬如,去年1月,因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存在多个问题, 华林证券 被西藏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 (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而新发行的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的监督管理措施。5月,因存在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多项违规行为,西藏证监局对 华林证券 及公司当时担任老总林立、总经理朱松、董事会秘书谢颖明出具警示函。8月,因风控指标超标、业务数据报送不准确等诸多问题, 华林证券 原总经理赵卫星、朱文瑾等合计8名高管和相关业务责任人被出具警示函、采取监管谈话等措施。
多名高管“集体”被处罚的情景在券业较为罕见,反映了公司在合规内控治理上存在较大漏洞,这也随同着 华林证券 核心管理层的频繁人事更迭。
其中,朱文瑾于去年4月因个人原因辞去了公司副老总和董事会战略规划与ESG委员会委员职务。而赵卫星早于2023年辞任,随后由 西部证券 原副总经理朱松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并兼任财务总监。
去年5月,“70后”券业“老将”秦湘又接替朱松,成为新任总裁,并代行财务总监职责,成为 华林证券 2019年上市以来的第7位总裁。
频繁的高管变动的背后,也是 华林证券 作为中小券商的转型焦虑,面对外界对“ 华林证券 频繁换帅”的疑惑。 华林证券 曾坦言,近年来始终在进行管理层调整,寻找适当的高管人选,试图找到公司“发展与盈利”的平衡点。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 华林证券 分别实现净收入4.84亿元、4.65亿元、0.3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分别下滑40.46%、3.94%、93.18%。
不过,2024年, 华林证券 经营表现得到大幅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41%;净收入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约1015%。营业收入主力是财富管理业务,去年,该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近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其中线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超31%;全年新增客户数较上一年度增长13.06%,超70% 来自线上互联网平台。
华林证券 表示,未来将坚定增进金融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在财富管理领域构建智能化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