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案虽阴霾渐散,但支柱业务承压、内控治理问题重重、开年来分支机构罚单不断, 光大证券 (601788.SH)在2025年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根据近日披露的年报, 光大证券 2024年营业收入95.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30.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39%。
3月28日,在 光大证券 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会上,该公司总裁刘秋明对“MPS案”的处置情况进行最新回应。
“得益于历史存量风险事件的有效化解,2024年 光大证券 进入‘常态化’的状态,公司已根据MPS项目相关案件进展等情况进行了预计负债的计提。2023年,光大资本以26.4亿元与 招商银行 、华瑞银行达成和解,相应转回预计负债约21.5亿元人民币。2024年,MPS预计负债未发生重大变化。”刘秋明介绍道。
刘秋明所指历史存量风险事件即2016年英国体育传媒公司MPS(下称“MPS”)收购项目“暴雷”一事,彼时, 光大证券 作为主要投资者首当其冲。2020年,上海金融法院判决光大资本向两家银行合计支付35.16亿元人民币,其中向 招商银行 支付31.16亿元人民币,向华瑞银行支付投资本金4亿元人民币。
光大证券 对MPS案的处置已近尾声。 光大证券 曾在多个财年就MPS相关诉讼事项计提了相应的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除计提之外, 光大证券 高层人事调整频繁,此前涉及“MPS”案及“收购新鸿基金融案”的高管悉数被撤换:包含分管自营投资的副总裁王忠、业务总监李炳涛,更早前, 光大证券 另类投资子公司老总于荟楠亦被降职。
不过,纵然“MPS”案已阴霾渐散,但从业务基本面来看, 光大证券 近年来的业绩仍后继乏力。
从2024年最新年报各业务条线营业收入来看,年报数据显示,除利息净收入和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外,2024年, 光大证券 的投行业务净收入(8.23亿)、资管及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7.9亿)均出现下降,降幅均超20%。另外,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 光大证券 共裁撤15家营业部。
拉长时间线来看,从“MPS案”发生后的2016年至2019年四年中, 光大证券 净收入连续下跌——从30.13亿元滑坡至5.68亿元人民币,2020年回升至23.34亿元;2021年, 光大证券 归母净收入为34.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9.28%。
光大证券 业绩下降再次出现拐点在2022年,2022年至2024年, 光大证券 营业收入再次出现三连降。具体来看,2022年, 光大证券 营业收入为10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48%;归母净收入31.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7%;2023年, 光大证券 营业收入100.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6.94%;归母净收入为42.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93%。
另外, 光大证券 合规问题与监管罚单频发。界面新闻根根据年报及监管罚单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 光大证券 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共收到8张罚单,袒露出该公司管理方面问题重重。
仅2025年开年直到今天, 光大证券 从业人员又因违规炒股、违规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个人进行投资者招揽活动等情况,被监管开出2张罚单。
值得强调的是, 光大证券 前高管赵远军因不服处罚起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一案不日将开庭审理——北京金融法院定于2025年5月26日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赵远军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处罚类一案。
赵远军诞生于1971年,曾担任 光大证券 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因内幕交易星星科技(300256.SZ)、违规买卖证券, 光大证券 原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赵远军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处以46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有业内人士在受访时认为, 光大证券 作为资本市场老牌券商,其内部治理与合规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优化业务结构之外,需巩固内控与问责机制,针对分支机构高频违规,建立更严格的内部监控与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