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2025年一季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们,在去年年底做了哪些预判?

【2025】2025年一季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们,在去年年底做了哪些预判?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31 22:05:59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2025】 【北交所】 【投资者】 【基金经理

  【大河财立方记者孙凯杰】3月末,公募基金迎来年报季。在公布产品运行数据之余,公募基金经理时常还会在年报中分享投资感悟和宗旨,概述过去一年的基金管理心得,甚至会撰写“小作文”,罕见地向投资者透露部分个人情感。因此,长期以来,公募基金年报一直是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热衷探讨的读物。

  2025年一季度,A股和港股涨势明显,而提前布局优势个股的主动权益基金,也迎来了新年的开门红,有10只基金年内上涨幅度突破40%。在2024年底,这些基金经理是怎样确定投资决策的?随着各家基金年报的出炉,投资者也得以全面纵览。

  2025年一季度上涨幅度前20名的公募基金

人形 机器人 持续走强,多只 基金重仓 相关个股

  作为旗下单只一季度上涨幅度超过50%的基金经理,鹏华基金的闫思倩、永赢基金的张璐和平安基金的张萌先都押准了人形 机器人 赛道。

  闫思倩(管理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一季度上涨幅度65.16%)提出,2025年我们对宏观经济触底修复保持乐观,财政与流动性充裕,证券市场预计总体表现比较好, 新能源 为代表的制造业,主产业链经历过供给侧出清,需求仍持续增长,股票价格和基本面都在历史底部,具备长期机会,可以长期选股。 新能源 相关制造业涉及成长方向较多,好比 新能源 汽车企业,新的技术和业务升级包含智能驾驶,人形 机器人 ,AI能源相关等。

  张璐(管理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一季度上涨幅度52.32%)则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 机器人 产业化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

  张荫先(管理平安先进制造主题,一季度上涨幅度53.65%)表示,后续会花更多精力去研究“穿针引线”(电子皮肤、深度相机、 激光雷达 、六维力 传感器 、灵巧手、腱绳)、轻量化(镁合金、铝合金)、新型传动方案、新制造工艺、 新材料 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值得强调的是,张璐还在年报里分享了他对投资人的资产配置建议:“投资者在首次接触某个相关行业时,无妨将其并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危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板块未来发展,可以商酌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熨平短时间波动,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同时,也但愿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视角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赛道。”

  在三位基金经理的前十大重仓持股中, 双林股份贝斯特兆威机电斯菱股份 等人形 机器人 概念股屡次出现,几只个股一季度上涨幅度也都在40%以上,其中 双林股份 更是实现翻倍,年初直到今天上涨幅度达到118.16%。

乘上港股春风,多只主动基金提前布局

  2025年,港股时隔小半年再度出现大幅拉升,医药、互联网等板块涨势明显。得益于港股的优秀表现,多只基金一季度上涨幅度超过30%。

  其中,南方基金的熊潇雅(管理南方香港成长,一季度上涨幅度31.40%)在年报中写下超过4000字的长文,详细阐述了基金的运作逻辑和布局思维。她提到,展望2025年,积极看好港股市场的中期表现,认为下行风险低于上行风险,应该重视三方面选股:仍然以TMT行业作为核心仓位、积极在政策加力的方向寻找机会、继续寻找新的消费趋势和继续深挖AI行业的机会。

  另外,她还提到,“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一直是困惑整个基金行业的困扰,本基金希望不简单以业绩和规模作为目标,而是以基金持有人的 利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未来3~5年的投资回报率来择股,将研究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在“长期且重要”的事情上。

  从个股来看,南方香港成长重仓持股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毛戈平等一季度涨势明显,老铺黄金更是在线下造就了火热消费场景的同时,股票价格上涨幅度也突破200%,相比其刚开始的发行价已经翻了17倍。

  过去几年,医药板块表现疲软,但很多基金经理仍在积极调仓布局。2025年一季度,多只港股医药个股走高,药明生物、翰森制药等个股上涨幅度超过40%,也让低位“抄底”的基金经理获得了不小的 利润。

  永赢基金的储可凡(管理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一季度上涨幅度32.29%)在年报中提到:“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我们认为在新药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层面,国内产业无须妄自菲薄。”

  储可凡表示,尽管在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等领域,我们的确与欧美学术界或医药工业界尚有差距。但我国的新药产业链迄今也仅仅发展了不足十年,我们用短短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大药厂近百年的路。放眼全球,已经是个“奇迹”。 总体而言,2025年 创新药 行业将步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突破的环境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药企业有望价值重估。

聚焦北交所个股,多只定期开放基金跑赢大盘

  2024年9月直到今天,北证50指数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抬升,也为跟踪北交所个股的基金造成了可观的 利润机会。在2025年一季度上涨幅度较高的基金产品中,也出现了多只布局北交所的封闭式基金。

  华夏基金的顾鑫峰(管理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一季度上涨幅度37.45%)在年报中从几个方面阐释了他对北交所上市公司具备信心的原因:北交所公司目前估值相较于沪深同类公司仍然有不小的折价;目前持有的北交所公司今年以来仍然延续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政策前期的密集发布,已经说明了对这个市场的呵护力度,未来即将和正在进入落地实施期;北交所未来新挂牌的企业会变多变好,流动性的大幅改善和估值的系统性提升展现了更强的吸引力。

  不过,顾鑫峰也提到,尽管短时间可能会由于供给增加给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一定的扰动,但增加优质供给是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石,这使得选择优质中小 专精特新 企业的难度相对降低。

  汇添富基金的马翔、马磊(管理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一季度上涨幅度24.43%)在年报中提到,展望2025年,在主打“ 专精特新 ”的北交所市场,科技创新主线、高端制造升级主线和新兴消费主线是他们重点布局的领域,仍有很多机会存在。

  过去的一两年间,大量主动基金表现疲软,不仅收益不如一众费率更低的ETF基金,更让投资者万念俱灰,部分主动基金直到今天仍未回归2021年的高点。上海证交所报告显示,2024年,境内ETF规模增长1.6万亿元人民币,年内指数基金持有A股市值也第壹次超越了主动基金。

  1月2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要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追求规模,不高度重视投资人的回报。2025年,随着科技主线的持续,主动基金通过提前布局、积极调仓和提升投研能力,让投资者付出的金银财宝获取了更高的稳健收益,这是否能让更多投资者改变资产配置策略?市场还在等待答案。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机构投资者】  【ETF】  【股票型基金】  【2024】  【基金规模】  【棒杰股份】  【子公司】  【2025】  【光伏板块】  【一季报】  【金融科技】  【同花顺】  【华宝基金】  【基金经理】  【勘设股份】  【归母净利润】  【程序化】  【高频交易】  【交易所】  【异常交易】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科净源】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