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吃改革饭、走改革路- 亏损广汽集团迎来-改革元年-

【广汽集团】-吃改革饭、走改革路- 亏损广汽集团迎来-改革元年-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2 9:16:01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K图 601238_0


K图 02238_0

  对 广汽集团 (601238)而言,2025年注定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

  开年仅3个多月, 广汽集团 已经经历了多轮改革,包含“权力中枢”更替、内部架构重塑、重磅产品上市和与华为的合作项目进度不断清晰。

  但不可避免的是,2025年同样是一个转折点。

  “穷”则思变

  利润再次触底、销量下滑趋势难止、股票价格下跌、二次混改进度缓慢……即便是开了明确的“药方”, 广汽集团 的改革之路仍如“大象转身”,全面的连锁反应接踵而来。

  3月28日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 广汽集团 全年实现汽车销量200.31万辆,同比下降20.04%。其中自主品牌板块实现销量78.95万辆,同比下降10.95%。2024年营业总收入1077.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9%;归母净收入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4%;扣非净收入-43.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1.8%。

图片来源: 广汽集团 公告;下同。

  这份成绩单,堪称“灾难级”财报。不仅较2023年业绩触底后再次下探,更创下了 广汽集团 近十年以来最大下跌幅度。而这背后的关键原因,正是传统车企面临的共性难题,合资品牌衰退、自主品牌转型承压、 新能源 赛道失速。

  而在 新能源 下半场角逐开局即“战”的紧迫形势下,留给 广汽集团 改革的时间,真的不多。3月31日晚间, 广汽集团 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运营管控全面改革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

  《议案》内容显示,结合当前市场竞争形势和自主品牌番禺行动三年规划, 广汽集团 积极推进自主品牌管控模式从战略管控向运营管控全面转型改革。根据公告所示,在已完成针对产品、采购、财务、销售领域的改革基础上,本次改革重点聚焦研发和综合保障领域,目标是通过市场+技术的“双轮驱动”,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保障效率。

  公开报道显示, 广汽集团 针对产品、采购、财务、销售领域的改革,于2025年1月开始推进。也即是说,此次针对集团架构的梳理,基本在3个月内完成,速度不可谓不快。

  但在业绩危机的阴影侵蚀下,被 广汽集团 视作新王牌的昊铂与华望,能与传祺、埃安形成合力,顺畅带动 广汽集团 走出困境么?

  2024年“雪崩”

  广汽的收益神话,曾建立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之上。然而巨变始于2023年,两个合资品牌出现销量下滑。

  数据显示,2023年,广汽本田全年销量64万辆,同比下跌13.66%;广汽丰田销售95万辆,同比下滑5.47%。但彼时得益于广汽传祺与广汽埃安两个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 广汽集团 全年仍然实现了250万年销量,同比增长2.92%。其中广汽传祺销售40万辆,同比增长12.12%;广汽埃安销售48万辆,同比增长77.02%,创下历史新高。

  遗憾的是,最后的高光时刻也停留在了2023年。

  2024年开始,上述四大品牌中三个品牌走势大势所趋,唯一正增长的广汽传祺增幅也仅有2%。具体来看,2024年,广汽本田销售47万辆,同比下滑26.62%;广汽丰田销售74万辆,同比下滑22.32%;广汽传祺销售41万辆,同比增长1.99%;广汽埃安销售37万辆,同比下滑21.9%。

  甭管是曾经的“利润奶牛”还是 广汽集团 寄予厚望的两大自主品牌,都成了拖累财报的关键因素。合资板块的下滑,直接造成投资收益锐减73.1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13.41亿元人民币。广汽埃安更是与既定的“百万销量”目标相差甚远。

  即便通过资产腾挪,仍难挽净收入的“糟糕”数据。

  2024年1月, 广汽集团 便将如祺出行(09680)部分股权以2.7亿元转让给关联方,叠加会计调整贡献净收入8.87亿元人民币,力图“优化”欠安的财务业绩。

  2024年12月, 广汽集团 又以13.3亿元将巨湾技研18.82% 股权转让 给控股股东,尽管该企业前三季度亏损4.49亿元人民币,却通过会计手段实现22.6亿元净收入,硬生生将全年归母净收入拉回正值。

  两次资产处置合计增利31.47亿元人民币,填补了不小亏损。最终, 广汽集团 2024年扣非净收入仍巨亏43.5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连续四年下滑至5.8%,净利率跌至-0.46%。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 广汽集团 归咎于“价格战”的影响。但从成绩单来看, 广汽集团 不仅利润狂跌,量价齐失。

  主业衰退的同时, 广汽集团 旗下的多家合资公司也发展不利。近年来,广汽讴歌、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等合资品牌相继“折戟”,合资品牌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刚刚迈入2025年, 广汽集团 参股的又一项目——合创汽车也宣告走到了发展尽头。

  1月10日, 广汽集团 的一则“托底”公告宣告了该品牌的终结。公告内容显示,作为股东, 广汽集团 正在根据出资比例解决合创汽车员工安置问题;广汽埃安将接管合创汽车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

  除此之外,筹谋已久的广汽埃安上市也一再推迟,自2022年完成A轮融资后,广汽埃安投后估值超千亿元人民币。自此,其上市进程备受市场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广汽埃安IPO(第壹次公开募股)目的地一变再变,从刚开始的科创板,到后来传出将赴港上市,如今已许久未有消息披露。

  而随着业绩一再下滑,广汽埃安IPO前景也蒙上了更多阴影。

  全面失利的 广汽集团 ,即便“新牌”频出,也不足以拉动“大船”下滑速度。在越来越多“后浪”的冲击下,已渐有雪崩之危。因此, 广汽集团 在2024年11月宣布了三年“番禺计划”,试图通过全面改革,对集团“刮骨疗伤”,以求焕发新的生机。

  全面调整

  变革背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权力中枢”的更替。2025年以来, 广汽集团 已经有两位“关键人物”退休。

  2月4日, 广汽集团 原老总曾庆洪退休,原总经理冯兴亚接棒。3月12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退休,暂不再设总经理职位。

  在 广汽集团 3月29日举办的2024年投资者业绩说明会上,“接棒者”冯兴亚透露了 广汽集团 内部改革的相关内容。据介绍, 广汽集团 已经初步完成对自主品牌研产供销核心领域的经营管控,整合原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设立产品本部、财务本部、采购本部、品牌营销本部四个本部,其它领域整合也将很快完成。

  根据网络流出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黄永强临时负责品牌营销本部,郭百迅临时负责传祺营销本部,肖勇临时负责埃安营销本部,黄永强临时负责昊铂营销本部。

  这时,一财援引 广汽集团 内部人士消息称, 广汽集团 于1月起在职业经理人改革的条件上,进一步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干部成功竞聘后,将对其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

  这与此前一汽集团改革策略近乎一致,意为通过竞聘上岗来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是新一轮内部权力结构重组的信号。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始于人事调整的深层变革,实则是我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缩影。曾经稳固的“铁饭碗”岗位模式被布满竞争的“熔炉”环境取代,传统“论资排辈”晋升机制也转变为“赛马机制”,这一战略重心转移,对管理团队能力结构提出全新且更高要求。

  而除了架构调整外, 广汽集团 在产品和成本控制层面改革也有了新的进展。据冯兴亚介绍,产品方面, 广汽集团 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目标把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到18~20月。

  在成本控制方面, 广汽集团 统一自主品牌零部件采购,预期今年自主品牌降本约为10%。在财务方面, 广汽集团 整合组建财务本部,落实产品线考核机制。

  转型突围中,这一系列改革不仅关乎当下的市场竞争态势,更着力于企业在未来行业变革中的长远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的构建。

  改革元年

  在 广汽集团 的三年“番禺行动”中,自主品牌业务是发展重心:到2027年使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的60%及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根据冯兴亚所说,2025年是广汽三年“番禺行动”的元年,也是落地显效的关键一年。

  除了计划在2025年推出超过20款全新、换代或改款车型,践行“番禺行动”,努力挑战年度销量增长15%的目标, 广汽集团 还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缔造全新高端智能 新能源 汽车品牌。该公司由 广汽集团 全资持股,华为暂未参股。

   广汽集团 公告显示,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是创新的合作模式,其实不是智选车模式;目前华为车BU、广汽已经开始联合办公,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详见财中社《都有许多“篮子”和“鸡蛋”:广汽华为第四种模式合作造车仍“雾里看花”》)

  这其实不是广汽与华为首个合作项目。早在2017年,双方就启动了战略合作,聚焦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之后在2021年,双方合作升级,并打算共同开发AH8车型,和一款MPV和一款高端轿跑车型。

  可是,等到AH8车型即将量产之际, 广汽集团 与华为的合作发生突变;当时广汽发布公告称,决定将AH8项目从“联合开发”更改为“自主开发”,华为身份则将由合作伙伴转变为供货商。

  在这其中,双方合作分歧或为项目生变的关键因素。2022年8月,当时担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公开表达了对华为高价策略的不满,指出与华为合作时议价能力的缺失。

  随后,又有广汽内部人士透露华为在合作中表现出强势态度,试图参与所有决策,同时其昂贵的款项也让双方难以达成共识。

  彼时, 华为汽车 业务正处于“阵痛”早期,全力信任给华为主导权的也仅有 赛力斯 (601127)。或许广汽也木有想到,如今华为模式已经成功开辟出了自己的新赛道,成为车企智能化的“最优选”。因此,继 上汽集团 (600104)之后, 广汽集团 也开始“妥协”。

  据冯兴亚介绍,“华望汽车主要面向30万元级高端客户,详细的产品定义、产品定位主要由华为主导,广汽支持、保持华望团队的决策权限,保证他们产品开发、产品定义的权利和责任。”

  在自主品牌普遍面临品牌力不足、技术壁垒高企、用户心智尚未完全建立等多重挑战之下,广汽试图借助华为,撬动自身在智能化和高端化方面的突破口。

  “随着 新能源 快速发展,智能化下半场的转变和电动化转型进程中,我们意识到自身在技术和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冯兴亚坦言此前智能化路线都是基于规则,没有预判到智能化下半场“端到端”成趋势,路线的改变让 广汽集团 应对不及。与华为的合作,是 广汽集团 试图迅速补上智能化短板的最快途径。

  也因此,之前对与华为合作的种种“不满”,现在全部可以放行。

  冯兴亚也承认,目前行业处于深度洗牌期, 广汽集团 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仍会遇到新的困难与问题。

  但对 广汽集团 而言,开脱过往体制惯性,进行高效整合是转向“新势力”的必要举措,即便可以预见将有不短的“阵痛期”,也正如冯兴亚所说,要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改革路”。

  至暗时刻仍在笼罩, 广汽集团 能否走出阴霾,2025年将成为关键“钥匙”。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比亚迪】  【2024】  【新能源汽车】  【2025】  【法庭见】  【广汽集团】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  【改革元年】  【赛力斯】  【子公司】  【拟发行】  【汽车行业】  【价格竞争】  【汽车产业】  【王传福】  【消费金融】  【成都银行】  【新能源车】  【燃油车】  【百舸争流】  【汽车维修】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