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

【金融服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3 0:00:5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金融服务】 【生产力

  2023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养老金 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着力点。

  金融与实体经济血脉相连、共生共荣、同向发力。“五篇大文章”既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经济转型难题、增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五大金融方向在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更指向以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关键领域。务必聚焦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增进经济结构优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筑牢金融基础。

  以科技金融增进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 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金融以市场化运作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通过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变革,为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重大项目、“卡脖子”领域等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能有效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

  要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找准科技和金融结合点,健全企业 知识产权 价值评估体系,推动 知识产权 金融发展,增进资金链和创新链有机融合。增强科创型公司直接融资能力,持续深化注册制改革,充分施展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科创属性优势,以多条理资本市场发展增进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提升。丰富科创类企业债务融资渠道,以高收益债券产品全面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力。要推动科技金融聚焦重点难点,全链条覆盖新兴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智能化评估模型工具,依托 大数据 基础和智能学习技术引导更多资金进入“ 专精特新 ”领域,为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供有力支撑。

  以绿色金融助力低碳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金融支持,核心目标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解决资源分配代际不平衡的问题。据测算,2060年前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资金需求将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要充分施展绿色金融牵引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重点支持绿色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转型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这要求科学把握绿色金融服务的节奏和力度,优先支持 新能源 产业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激发社会资本向低碳、节能、可持续方向流动。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新型交通工具和节能减排技术等市场潜力巨大领域,形成良性循环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系统建立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数字科技赋能,依托 大数据 分析为绿色制造业项目提供定制化和精准化的金融服务。健全绿色信息披露机制,积极释放ESG乘数效应,为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关键驱动力。施展碳金融引领作用,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推动清洁技术创新发展。

  以普惠金融通顺实体经济服务网络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新质生产力要求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旨在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金融弱势人群和地区的融资困境,以资金供需有效匹配增进社会大生产良性循环。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多条理、广覆盖、有竞争力为导向,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渠道,打破传统金融体系门槛和限制,让更多具有创新潜力的项目获得资金支持。探索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为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申请、信用评估、金融咨询等一条龙金融服务,加速高新技术、 数字经济 和绿色经济等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整合银行、税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基础工程,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准确的信用评估信息。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大型公司与银行合作,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引导资金融入实体经济循环。在部分地区或行业开展普惠金融创新试点,开发数字普惠金融工具和智能化贷款产品,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为小微企业和创新型公司提供融资便利。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激发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潜力,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惠及城乡每一个角落。

  以 养老金 融服务现实需求

  培育发展新业态新动能

  新需求牵引激发新供给,新供给催生 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当前,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社会发展形势和条件面临重大变化。 养老金 融为应对老龄化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流向智慧养老、健康管理等新兴产业,同时也增进了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 等前沿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

   养老金 融与银发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还激发市场对高质量养老服务和产品消费升级的切实需求,有助于更好施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连续性。推动金融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建立智能化 养老金 融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算法分析老年人消费习惯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理财规划和金融产品推荐,增进老年人需求与金融服务的精准匹配。推动社区共建 养老金 融生态圈,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社区组织和科技企业的合作,缔造包含智慧社区建设、社区养老保险、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推出跨界融合的 养老金 融产品,将金融服务与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领域相结合,推出健康保险+养老储蓄计划,缔造结合理财产品与社交娱乐功能的金融社区平台。集成医疗健康资源和金融服务,通过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智能医疗预约和远程治疗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金融支持,增进健康产业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

  以数字金融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进 数字经济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是当前金融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数字金融立足数字技术,具有金融和科技双重属性,承担着提升效率、创新服务、支持 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任务。要充分施展数字技术优势,精准提供智能化和定制化金融服务,通过数据协作融合缔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构建与 数字经济 相匹配的金融形态。

  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应完善数字金融发展中 数据确权 、定价和交易机制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施展 数据要素 推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研发探索金融大模型,开发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数字信贷平台等创新产品,根据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构建基于 物联网区块链 的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效率,利用 区块链 技术记录供应链各环节的交易数据,确保数据可追溯和不可篡改,减少融资风险。推广数字人民币在智能合约中的应用,实现透明化、自动化的合约执行和资金结算。构建开放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连接各类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实体经济部门,推动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高效支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和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广发银行】  【金融服务】  【专精特新】  【小微企业】  【大显身手】  【生产力】  【大数据】  【菌农贷】  【天津市】  【滨海新区】  【科技金融】  【知识产权】  【科技创新】  【保险公司】  【消费金融】  【金融监管】  【邮储银行】  【瞪羚企业】  【财政部】  【绿色产业】  【绿色技术】  【绿色金融】  【国际合作】  【中关村论坛】  【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业务】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