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沐邦高科】框架协议曾两度爽约 - 沐邦高科资金疑云笼罩 - 铜陵光伏项目面临大考
【查看信息来源】 2-22 17:56:36
以益智玩具起家的 沐邦高科 (603398.SH),在近年来大举进军光伏行业后,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过,其规模可观的光伏项目却遭遇资金难题,在上月披露将在 安徽省 铜陵市 投建70亿元项目后,公司近期又提出仍未明确具体资金来源安排,能否顺畅推进不确定性较大。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 沐邦高科 此前已经有两次与地方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后又终止项目,分别是在 江西省 南昌 安义县 与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连续终止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可能会对公司的信誉形象、资源成本和投资者信心等发生不良影响。
在经历去年的转型之年后, 沐邦高科 的光伏业务已占据主营业收入入九成,尽管实现扭亏,但净利率较低,且为了筹措资金,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80%以上,即便在重资产的光伏行业也处于极高位置。在2024年产能过剩仍未缓解的情景下,公司无疑面临较大考验。
光伏投资挫折重重
沐邦高科 于今年1月15日第壹次披露铜陵项目,称与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铜陵 高新发展 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拟建设年产10GW-N型高效电池片、10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该铜陵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预计投资额35亿元人民币。
值得强调的是,协议对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强度和经营指标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一期工程投入生产后的第壹个经营年度,项目销售收入需达到很多于15亿元人民币,税收很多于1亿元;第贰个经营年度销售收入很多于25亿元人民币,税收很多于1.5亿元;第叁个经营年度销售收入很多于40亿元人民币,税收很多于2.5亿元人民币。
当时,公司就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第叁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68亿元(未经审计),虽然当地政府已承诺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及相关补助,但仍需要通过银行融资或其它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不过,对于跨界投资光伏的企业而言,协议投资金额远高于账面货币资金水平乃是常事,大都也会通过自筹或其它办法解决。令人惊讶的是,仅时隔30天,公司再发公告提示风险,可见其的确在资金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近期, 沐邦高科 发布公告称,公司年产5GW-N型高效电池片、5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项目投资金额远高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水平,目前公司尚未明确具体资金来源安排。本项目的实施存在因国家或地方有关政策、环评、项目审批、融资环境等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出现顺延、变更、中止或终止的危险,能否顺畅推进不确定性较大。
其实, 沐邦高科 的“追光”之路其实不顺畅,公司此前已经有两次与地方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后又终止协议的情景。
2022年6月, 沐邦高科 曾与 安义县 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仅两个月后,该框架协议终止。 沐邦高科 对此解释称,双方就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但未形成具体合作协议。
2022年8月, 沐邦高科 火速披露了另一份协议: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投资规模48亿元人民币。但鄂城项目也迎来了相同的命运: 沐邦高科 称协议签订后,双方就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未形成具体合作协议。经商量,公司决定终止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协议。
沐邦高科 还有另一项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光伏项目。2022年7月,与 梧州市 政府签订计划投资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52亿元人民币,目前厂房建设基本完成。
连续“变数”或致信誉受损、资源虚耗
对于 沐邦高科 提出的铜陵项目风险,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首先,光伏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并且回报周期较长。如果 沐邦高科 的钱财状况无法满足项目的切实需求,或公司认为当前的投资回报不足以支撑项目的继续进行,那么中止项目就可能成为一个理性的决策。
其次,光伏行业的政策环境也有可能对项目发生影响。由于近年光伏产能扩张过快,政府的支持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铜陵项目的收益性严重依赖于政府支持,而政策环境出现不利变化,那么项目的可行性就会受到疑问。
再者,市场竞争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光伏行业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新进入者众多,造成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诸多问题。如果 沐邦高科 认为铜陵项目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或无法获得充分的市场份额来支撑项目的收益,那么中止项目就可能成为避免更大损失的策略。
从 沐邦高科 投资轨迹来看,其选择的高效电池路线主要是TOPCon。财联社记者关注到,进入2024年,光伏产业链的价钱竞争仍然异常激烈。尤其是N型TOPCon组件,其成交均价正式跌破1元/W。
据了解,1月末,华润电力1.5GW光伏组件集采开标,标段一TOPCon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最低报价为0.85元/W,均价分别为0.904元/W。对照1月中旬中核集团8GW组件开标价格,N型组件最低价0.858元/W,最高价0.9755元/W,均价0.917元/W。本次开标,组件最低价及均价均有所下滑。
目前,TOPCon路线在光伏产业中的渗透率提高,但竞争也在加剧。 晶科能源 、 中来股份 、 天合光能 、 晶澳科技 、 通威股份 等老牌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加速TOPCon产能的建设, 钧达股份 、 亿晶光电 、 聆达股份 等新玩家也在大步迈入TOPCon这一技术领域,纷纷启动TOPCon产能规划、投建。
而对于铜陵项目可能再出“变数”的影响,市场分析师陶泽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连续终止合作可能会让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一定水平的损害。合作协议的达成和终止都涉及双方的信任和承诺,频繁变更可能会让外界对公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生疑问。这可能会影响公司将来的合作伙伴选择,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每次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后,公司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前期准备和实施工作。如果合作终止,这些资源就可能被浪费,同时还会增加公司的成本。频繁的合作终止和启动可能会造成公司在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另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往往涉及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战略规划,连续取消合作可能会让公司的业务拓展计划受阻,甚至需要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因此,公司在未来与地方政府或其它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合作风险和可行性,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陶泽称。
竞争加剧需灵活应对
公开资料显示, 沐邦高科 以玩具产品制造商起家,从2022年收购主要业务为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等产品的豪安能源,进军光伏行业。为此,公司还“挖来”业内“大牛”入驻,在2022年9月, 沐邦高科 宣布聘任郭俊华为公司总经理,其曾担任 晶科能源 首席运营官等职务。
而公司也已在光伏行业取得一定进展,尤其2023年被 沐邦高科 视为主要业务转型之年,半年报显示,硅片、硅棒等业务收入占据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约七成,全年业绩预告则显示,公司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超九成。
据 沐邦高科 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净收入为3000万元到4000万元人民币,同比扭亏。而上年同期归属净收入为亏损2.29亿元人民币。公司表示,经营业绩盈利主要因素系豪安能源营业收入增加,净收入增加。
不过,除了豪安能源, 沐邦高科 其它的光伏项目可能表现欠安。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负责梧州项目的子公司广西沐邦尚未实现营业收入,净收入为-2568.68万元人民币,同时邦宝益智和江西邦宝净收入分别为-2622.39万元、-1141.89万元。实现盈利的光伏子公司只有豪安能源。
在新一轮产能出清的竞争中,短时间内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盈利下滑的危险,尤其是跨界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已突然放大。从直到今天公布的跨界企业业绩报告来看,除 明牌珠宝 及 风范股份 、 沐邦高科 取得盈利,其余企业均有不同水平的亏损。 沐邦高科 虽然预计其在2023年实现净收入3000万元至4000万元人民币,但在高达上百亿的总投资计划面前,仍然是无济于事。
2024年,光伏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产能过剩情况仍未缓解,且随着各企业产能落地,N型产能也将进入过剩阶段。今年大概率企业需降低盈利水平来换取市场,企业间竞争加剧。面对新的市场行情,已经有部分跨界企业选择及时止损,如 向日葵 前不久决定终止 TOPCon电池 产品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
许杰认为,在现今光伏行业产能极速扩张的环境下, 沐邦高科 应该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扩产计划,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产能过剩和资金压力。目前公司已经依靠毫安能源在硅片、硅棒等业务形成一定规模,和在投资梧州项目,可以更加重视对现有产能的优化和提升,整合内部资源、提升盈利能力。
目前, 沐邦高科 的确也在策略上形成一定调整。2月21日公司公告称,前期一项定增募资已完成,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高于17.06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以下项目: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项目,10000吨/年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补充流动资金。该消息发布后,2月22日公司股票价格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