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中国华融】继险资500亿私募基金之后 - AMC与券商带着600亿资管计划来了

查看信息来源】   3-1 16:17:33  

  继险资成立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后,AMC(资产管理公司)与券商也有望通过设立资管计划为市场造成600亿元增量资金。

  2月28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原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公司委托 中信建投 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下称“ 中信建投 资管计划”)开展投资的决议案,在2024年第贰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全票审议通过。同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与 中信建投中信银行 就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签署了资产管理合同,当日起生效。

  这也是近期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与券商建立的第贰支单一资管计划,此前1月26日,公司委托 中信证券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中信证券 资管”)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下称“ 中信证券 资管计划”)开展投资的决议案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公开资料显示, 中信证券 资管由 中信证券 全资控股。

  对于资管计划设立背景,综合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在1月8日和2月6日临时股东大会通知提法,资管计划是为充分施展中信集团协同优势,提升投资潜在风险管控能力,强化投资专业能力支撑,遵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由 中信证券 资管、 中信建投 分别组建专业资产管理团队,根据监管职能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针对境内外市场的上市公司优质资产(包含但不限于债券、股票等)进行投资。

  两支资管计划委托资金规模分别不高于400亿元(含),两支合计不高于600亿元人民币,由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分批分期出资,投资期限均为3年,可提前结束。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是单一委托人、唯一受益人。

   中信证券 资管、 中信建投 作为管理人,择时择机开展投资,进行主动管理,仅根据0.1%/年收取管理费,无后端分成。 中信银行 作为托管人,根据0.01%/年收取托管费。

  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上述两支资管计划与近期刚刚建立的险资私募有殊途同归之妙,均可为市场造成可观的长期增量资金。

  去年11月末, 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宣布将合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二者分别出资250亿元人民币,存续期限为十年,由二者控股子公司新华资产、国寿资产分别出资500万元人民币,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经理公司国丰兴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国丰兴华”),担任私募基金经理。

  当时 新华保险 表示,设立私募基金公司旨在进一步增加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率。 中国人寿 方面则表示,该基金拟投资于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根据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运作,根据市场形势把握建仓时机,动态优化策略。

  目前,上述合资私募基金——鸿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经火速落地。在2月27日 新华保险 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申请投资试点基金的议案》之后,次日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就正式宣布成立。管理人国丰兴华于2023年末成立,今年1月完成登记。

  天眼查资料显示,鸿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不同于此前险企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鸿鹄基金是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的首个私募证券基金。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曾对第壹财经表示,相比保险机构直接投资,通过合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的形式,可以在一定水平上缓解险资加大股票配置比例的担忧,包含权益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的收益表大起大落,最低资本占用增加削弱偿付能力,和个股集中度限制等,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时点成立鸿鹄基金,意在响应监管对于长期资金入市的号召,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对于此次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出资成立两支资管计划,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记者说,AMC有资金,券商有专业投资能力,这次通过资管计划实现长期资金入市的模式,规格更高。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前身为中国华融,在今年1月26日刚刚完成挂牌更名。中国华融建立于1999年11月1日,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增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脱困而建立的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主要业务包含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业务,和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四大业务功能。2012年9月28日,中国华融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在逐渐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形成各自的经营模式后,几大AMC也在不断扩大板块布局的进程中逐渐偏离不良资产主业,由此积累了很多风险。近年来,行业正在“回归主业”的监察管理要求下加速整改。随着中信集团入驻,中国华融的经营也逐渐回到正轨。

  2021年,中国华融通过420亿元引战增资,大股东由财政部易主中信集团(相关股权权益变动于2023年3月正式完成),管理层“大换血”。期间通过出让旗下金融牌照子公司,加速机构瘦身。截至去年年中,公司总资产为9349.68亿元人民币。

  盈利方面,根据公司1月22日披露的收益预告,中国华融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收入10亿~20亿元人民币,成功扭亏。此前继2020年千亿亏损、2021年艰难扭亏之后,中国华融在2022年上半年再次陷入亏损。从收入构成来看,公司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主要为国际业务和其它业务,去年上半年收入由负转正达到11.8亿元人民币,税前亏损90.53亿元人民币。

  相比有新股东中信集团协同支持的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其它几家全国性AMC短时间内能否复刻这一模式,还有待观察。据第壹财经此前了解,继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划入中信集团并于近日完成更名后,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并入中投公司的消息也得到进一步确认,但具体方案落地可能还需要时间。

  进入2024年,受到“国家队”逐渐出手,监管职能部门通过为杠杆资金释压、打击做假和恶意做空等多维度释放积极信号的举措提振,A股市场迎来一波振荡反弹行情。尤其龙年开年,由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坐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接连召开多场座谈会,“问计”市场各方的同时,及时回应市场关切问题,持续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低估值加上对我国经济向好、企业盈利预期乐观,市场上多数机构对A股持有长期看好态度。3月首日,A股迎来开门红,连续4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回顾本周,上证指数累涨0.74%、深成指涨4.03%、创业板指涨3.74%。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