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卢庆国】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 - 建议扩大中成药集采范围 完善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机制 - 两会声音
【查看信息来源】 3-1 19:54:02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根治药品价格虚高顽疾,减轻民众用药负担,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推动医药企业从过去的“重营销、轻管理”模式向质量优先、创新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转型。
近年来,化药集采获得了明显成效,各省推动中成药进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也获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试点情况看,相比化药集采,中成药集采还存在一些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 晨光生物 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晨光生物 ”)老总兼总经理卢庆国将提交“关于完善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机制的建议”的提案。
在此提案中,卢庆国建议,扩大中成药集采的范畴,规范中药集采带量模式,进一步优化中成药集采规则及技术评价、价格竞争评分细则。
中成药集采尚存一些问题
当前,集采正成为推动企业、医院、医药行业改革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化药集采已获得了明显成效:国家从刚开始的“4+7”试点城市逐步推进到地方联盟甚至跨省联盟,覆盖面不断扩大,中标药品平均降价50%以上,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节省国家医药费支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集采,大幅压缩了制药企业的销售费用,有效扭转了企业重营销、轻科研、轻管理甚至靠回扣推销药品的歪风,对于制药企业靠规模、靠创新、靠管理提升竞争优势起到了积极增进作用。”卢庆国指出。
而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也不小。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达到886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主要业务收入4862亿元人民币,占比54.85%,为国内占比最高的中药细分领域。
招银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 中国医药 工业收入占比中,中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占比接近25%,市场规模接近7000亿元人民币。中成药占整个国内中药销售市场的2/3。
虽尚未组织国家集采,但中成药集采已经成为大趋势,省级的集采频繁发生。根据国家医保局的部署,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卢庆国指出,目前,各省正在积极推动中成药进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也获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试点情况看,相比化药集采还存在一些问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不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没有实行带量采购,致使一些企业虽然以低价中标,但并未获得相应的采购量,影响了政策效果施展,也影响了中标企业的积极性;集采规则中在技术评价环节对企业以往业绩评分占比过高,致使招标中没有实现充分的价钱竞争,也影响了集采效果,难以达到医保控费的目的。
中成药集采机制须进一步完善
集采改革拓展到中成药领域,通过以量换价,患者经常使用的中成药品费用负担将在很大水平上减轻,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另外,这也将增进中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药研发的机遇,有助于药企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及研发壁垒高的产品,形成不同化竞争优势。
但与化药相比,中成药分类和命名复杂,很多中成药都是独家生产,无法根据化药“进入集采均为非独家产品”的规则充分竞争;另外,很多中成药质量不同较大,往往产地不同,价格悬殊,产地之外的产品受欢迎水平锐减,价格比较更难进行;另外,部分消费属性的中成药品种主要销售渠道在院外市场。
因此,基于中药产品的特殊性,中成药集采中标药企将面临“控成本、保质量”大考,集采后药材质地能否保证需企业严格控制。与化药集采相比,中成药集采仍需出台更细致的规则,探索出更科学的模式。
基于以上情况,卢庆国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扩大中成药集采的范畴,将更多临床经常使用、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中成药并入全国集采清单,鼓励各地区加强联动,尽快实现中成药集采的最大化,助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使中医药造福中华民族。
二是规范中药集采带量模式,明确中标价格和采购量的对应关系,让低价中标企业获得足够多的采购量,促使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条件下,靠规模、靠创新、靠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进一步优化中成药集采规则及技术评价、价格竞争评分细则,减少技术评价权重,在提升药典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条件上,充分体现价格优势,最大化实现药品降价、科学公平竞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