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开心麻花】创新内容与形式 - 演出经济为城市造梦
【查看信息来源】 3-12 0:57:29近期,开心麻花开创人兼老总张晨为了筹备澳门国际喜剧节,频繁往返于北京、澳门之间。第壹届澳门国际喜剧节将于3月11日至18日举行,开心麻花和大麦是联合主办方之一。首届澳门国际喜剧节也是澳门政府文化局联合主办,在澳门和横琴政府支持下的官方活动。
为了放松心情,或凑个热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为一场演出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在中国澳门这个只有30多平方千米,人口不到70万的地方,几乎时时有演出,处处有展览。各演出团体自行在澳门安排文艺活动的同时,政府每年还策划大型主题活动,让澳门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品牌。
其背后折射出我国线下演艺行业生态的修复和发展。2023年是线下演出全面回归的一年,对于线下社交和文化消费的底层需求驱动着线下演出市场的增长。随着线下消费习惯的逐步养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线下演出视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澳门国际喜剧节
“一个属于喜剧人的party”,是此次澳门国际喜剧节的定位。喜剧节设定了三大板块——喜闻乐见、喜人大赏、笑而论道。论坛板块将落地在横琴举行。
“在交流进程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从业者们直面喜剧创作难点槽点的分享,也能够看到喜剧新人们的破局成长,在不同喜剧类型的碰撞下,从业者们可以创作出更多被大众喜爱的作品。”在开心麻花CFO程乐儿看来,这将成为喜剧久盛不衰的动力来源。
为了缔造“演艺之都”的文化城市形象,澳门规划了很多展演行业的相关部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介绍,对于澳门而言,喜剧节是一个融演出、游乐、商业消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嘉年华式节庆活动,对丰富本澳展演元素,开拓文旅融合项目,和联动澳门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大麦总裁何弭对记者说,在澳门,游客占比特别高,他们来自各地,带着互不相同的对于喜剧文化的领会和地域特点。“我们期待能够借着这个平台,显现全球各地的喜剧艺术,为海内外喜剧人搭建一座国际交流桥梁,为打破厂牌限制、消融固有的地域性文化壁垒做更多尝试。”何弭说,毕竟笑是世界通用语言。当初决定参与筹备澳门国际喜剧节,也是看好喜剧的破圈能力在所有演出类型中更具优势。
澳门国际喜剧节或代表着线下演艺行业发展的 势头——演出市场整体增长势头为主办方、参演者甚至演出所在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助其增长的是形式创新、内容为王、突出特色。
市场需求内容为王
一直以来,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创造着较高的票房,“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演唱会、音乐节既是音乐盛宴,更是人们释放情绪、连接彼此的场所。这种体验式消费不仅激发了城市的元气和活力,还造成了歌迷们在这座城市的衣食住行,拉动多领域消费,折射出文娱休闲服务业的巨大潜力。
除此之外,舞剧、脱口秀、音乐剧、相声等艺术形式同样火爆异常,沉醉式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持续走热。
原创音乐剧《丝路之声》运用全息投影、 裸眼3D 、交互设计等多媒体手段,讲述陕西故事,弘扬丝路精神,流传中国文化。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结合3D影像、移动巨幕等装置,带着游客领略千年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剧场的沉醉式驻场演出则被视为舞台剧的一大机遇。开心麻花在2021年推出了第壹部沉醉式戏剧作品《疯狂理发店》,仅在上海年均场次就达到了350场,平均上座率约七成。其现场感和社交性都让年轻人很“上头”。
但充分的供给端产量,也让消费者愈发理性。某文化投资管理公司责任人对记者直言,尽管各类演出、活动显现井喷的状态,可是从实际的观众人数上来看,并没有比以往更多。
在程乐儿看来,在形式上创新,在质量上深耕,才能让自己的项目满足观众的切实需求,甚至超越观众的向往,从而更为长久地生活下去。市场需要有更多新内容、新形式、新体验,演出行业要加强策划和运营,进一步提高演出产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高度。
下沉市场值得深挖
演出产品的高质量,也引发了跨城观演现象。如传统舞剧《孔子》《李白》《红楼梦》,就吸引了很多舞迷跟着巡演到不同城市观看。
坐落在上海黄浦区的“星空间”,拖着行李箱去看戏的观众已成为一景。部分演艺新空间里演出的音乐剧,跨城观演比例也快速提升。这说明,优质的演出产品本身就具备跨城观演的吸引力。
张晨认为,同一个IP在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衍生剧目,是有趣的,也是应该的。每到一个地方,开心麻花都实行扎根的策略,并建立自己的子分公司。其实,开心麻花早在2018年就开始发力文旅业务,业务基因来自喜剧内容的场景化和地域特征,沉醉式演出和节展都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这一思路同样被应用到了和澳门的合作当中。梁惠敏表示澳门政府将与开心麻花达成长期合作机制,建立长期驻场演出的产业模式,增进当地青年创作者队伍的培养与成长,为当地提供充分就业机会的同时,发展壮大喜剧人队伍。
“大麦也在做新的尝试,沿着普惠破圈的思路去做一些传统文化IP剧目。”何弭观察到,三四线城市中存在一些限制的剧场剧院,如何将其利用起来,激活中小城市的文化商演能力,也成为一些内容创造方应当思考的问题。
在他看来,挖掘下沉市场潜力,要深入洞察消费人群需求特点,推出适销对路的演出产品和服务。结合小城市的独特性和突出特色,不断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为观众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决策,用丰满的诚意和高质量的服务留住消费者。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