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典型村】厚植生态优势 - 以绿美促振兴
【查看信息来源】 3-12 8:36:54走进陆丰市甲东镇长青村委,能看到展示着长青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规划图。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长青村的项目清单,项目清单上的内容和建设的各项数据都能够在这里清晰地看到。整张规划图展示的就是长青村“一图一方案一清单”的整体规划。
长青村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陆丰16个典型村之一,位于陆丰甲东镇西南部,是一个两面环海的美丽村子。长青村在山清水秀间,铺展了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幸福长卷。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公共产品,也是民生福祉。在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绿美建设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动能。今年以来,长青村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三张清单,构筑绿美“硬核力量”,推动全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蔚然成风,并将绿美力量变成发展力量,推动产业兴旺和社会治理齐头并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长青村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我们一起走进长青村一探到底。
●南方日报记者彭骏
党群同心
建设绿美乡村
3月8日上午, 汕尾市 人民检察院组织党员代表深入帮扶村——陆丰市甲东镇长青村开展“党建引领护生态检察植树添色彩”植树节活动。在这春季造林的黄金季节,乘势而上,吹响检察机关助力绿美汕尾“大干一场”的号角。
在长青村的村务公开栏里,有一幅“绿化示意图”,示意图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相关规划、植绿点、树种、种植数量、捐助资金、认捐方等信息一一标示出来,党员干部对着示意图推进工作,实现挂图作战、对表推进。
长青村将绿美汕尾生态建设摆在“百千万工程”的突出位置,坚持以“党建+”为引擎,构建村党组织统筹抓总、村小组协调发力、党员干部分网格分片推进的绿美生态建设组织体系,落实绿美生态网格化管护制度,确保绿美生态建设工作有效落实、有效管护。
在实际的绿美生态建设之中,长青村重视方式方法,抓主要力量,聚拢散小力量,汇聚成绿美建设的大力量。村里广泛发动党员干部、村民、乡贤等各方力量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形成党群联手、互促共建的强大合力。
长青村党支部书记林永氽介绍,村里一方面发动“两委”干部带头示范,将全村全年1600棵种植任务细化到每名“两委”干部,积极开展植树活动,示范带动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
另一方面,发动村民助力共建,增设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利用“一约六会”鼓励村民主动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开展最美庭院建立评比、红黑榜表扬通报奖惩等活动,引导号召群众自觉在“四旁五边”及庭院、莲花山公园等区域“见缝插绿”,缔造“四小园”生态景观。直到今天,长青村已初步缔造“四小园”5个,今年以来累计植树645株,已完成全年1600棵任务数的40.31%。
村里还广泛动员乡贤参与,利用乡贤返乡过节等契机上门入户,组织参加全镇乡贤代表恳谈会,积极动员企业、乡贤、热心人士认捐认种,营造人人参与绿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直到今天,长青村已初步筹集捐资7.2万元。
草长莺飞季,抢抓春季时机,掀起植绿热潮也是长青村积极响应绿美陆丰“大干一场”部署要求的最佳实践。
村里积极参与绿美“擂台赛”,积极参与镇主导的“一月一主题”书记论坛交流现场会,以“如何施展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推动乡村绿化工作”为主题进行经验交流,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同时邀约林木种植技术员,现场讲解植树的要领和提高苗木存活率的技巧,做好植树“大干一场”的技术准备。
这时,聚力画好绿美“同心圆”,长青村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开展专题学习宣传活动,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等绿美植树中坚力量发放乡村绿化工作导图,培训普及种绿植绿知识点,号召让绿美生态建设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全民知晓、全民支持的乡村绿化良好氛围。
解民之需
完善公共设施
村里有了绿色,就有了浓浓生机。村居环境的美化,同样是绿美建设重要的一环。
长青村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村内道路全部硬底化,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人活动广场、村头绿美公园、莲花山党建公园等公共场所,满足村民生活文化需要。
保障人居环境整洁,是村民幸福感的源泉。为此,村里新建2个污水终端、1个标准垃圾屋、2座农村公厕,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列好“解民忧、暖民心”项目清单,谋划村委会旁边厂房建设项目、村委赤坎村新置乡巷道排沟及硬底化工程、村前水池排沟、清污工程等项目,总投资680万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底完成建设。
啥是“十有十无”?在长青村村务公开栏能找到答案:环境保洁有队伍、绿化美化有养护、街容巷貌有巡查,无道路破损、无乱贴乱挂、无非法小广告……这些规范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到群众心中,为村容村貌建设护航。
长青村延伸“田字型”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立“巷长制”,聚集36名在村里有“威望”的党员群众担任巷长。这时,实施“十有十无”“门前三包”,动员群众自筹资金129万元人民币,有效整治宅基地43座,治理能效得到明显提升。
值得强调的是,长青村还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村前广场、主要巷道、主要道路、敏感海域地段等共安置了视频监控头36个,监控数据连接到甲东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对环境、治安等实施精准管控。
长青村的绿美建设是甲东镇的一个缩影,也是全镇的样板。
甲东镇副镇长陈力豪表示,目前镇上16个村(社区)均已制定“一图一方案一任务清单”,并增设了绿美委员会,成立了镇级绿美轻骑兵队伍,攻坚义务植树、认捐认种、山体修复等临时性任务。
“我们还积极落实绿美生态网格化管护制度,由67名党员干部担任网格第壹责任人,确保‘绿有人护、责有人担、树有人管’。”陈力豪如是说。直到今天,全镇已筹集捐款129.5万元人民币,用于绿美生态建设。
盘活资源
发展富民产业
掀开长青村的“村史”,一项项荣誉让人印象深刻。建立“田字型”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巷长制示范村,屡次获得 汕尾市 、陆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 老百姓 越过越幸福的日子。
在发展经济这件事上,村里一直很上心。
立足资源天赋,长青村现有海产品企业、针织厂等产业。立足长青村“濒海临港新典型、粤东滨海特色小渔村”发展定位,村里还加强典型村培育工作,谋划推进多个项目,仅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72.322万元。
依托村里的优美环境,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制定绿美生态建设“一图一方案一任务清单”,缔造村子绿地公园——莲花山公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休闲小渔村,未来这里文旅产业也将蓬勃发展起来。
同时,村里还广开思路,盘活资源,最大限度地富足群众的“钱袋子”。一方面,有序推进 土地流转 ,采取“党支部+村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路子,落实党员干部“专人包户”流转土地200亩,并引进优质甘薯种植项目,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4万元人民币,成功将撂荒地“唤醒”,播下了“金种子”,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增加集体收入,留住了青山,发掘到了“金山”。
另一方面,开展好物业经营,盘活集体资源。依托“扶贫资金+档主众筹”的模式投入140万元人民币,新建1000平方的综合市场,为村民提供40个档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6万元人民币,并建设90.16千瓦光伏项目,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5万元。
村子富足,需要乡贤力量的支持。长青村多措并举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凝聚乡贤力量和外商投资,投建了占地1.4万平方的海产品晒脯厂和占地1600平方的针织厂,解决劳动力200多人,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时,鼓励村民经营海鲜产品收购点3个,缔造海产品直销平台,并壮大微商队伍,参股3个扶贫项目,村集体收入年年攀升,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值得强调的是,因长青村地处瀛江北侧,南沿南海,西面为甲子渔港,鲳鱼、鳗鱼、鱿鱼、海蟹、九节虾等海产品丰富。村“两委”干部依托村天然靠海优势,提出让村民转行为渔民,开启打鱼新生活。
凭借临海临港地理条件,长青村招商引资建设了一个海鲜产品收购点,参股陆丰邻里中心建设项目、陆丰瀛泓渔农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园基地、甲子水厂。在村“两委”干部的率领下,长青村渔业从零起步,如今已经成为甲东镇当之无愧的关键渔业村。
另外,长青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莲花山、大城山、城仔西甘澳古堡等名胜古迹,临港经济和旅游开发优势明显、潜力十足。
陈力豪自豪地说,未来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将重点缔造特色渔业码头、滨海公园、特色海鲜晒场等项目,还精心策划了垂钓、海鱼烹饪等体验项目,形成观海旅游娱乐区,包含1条环线(环山观海骑行环线)+7大片区(疍家文化体验区、疍家民俗村子区、渔业加工仓储区、渔业电商服务区、莲花山生态景观区、滨江鲜味美食区、观海游乐区),以当地特色文化疍家文化为标签缔造文化旅游品牌,以江海山田景观及鲜味渔业为主要特色,推动疍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缔造长青村环山观海骑行环线,将长青村“文、产、江、海、山、田”等资源有机融合。
长青,望文生义,长久生机、永葆活力。未来,甲东镇也势必以长青村为切口,打开绿美生态发展更广阔的天地。绿色将成为群众的福祉,成为幸福产业,勾勒出“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长卷。
一线实践
莲花山绿美工程:
缔造生态新地标
走在长青村,四处可见绿美生态建设成果,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宜居宜业。而莲花山公园,是长青村今年缔造的关键工程,一棵棵茁壮的树苗覆盖整个山坡,正逐渐成为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立足“濒海临港新典型、粤东滨海特色小渔村”的发展定位,长青村制订“典型村”建设规划图和绿美建设示意图。目前,该村莲花山党建公园建设顺畅推进。
“原来这个莲花山全部都是石头,杂草丛生,把这个绿化任务交给我,(大年)初六开始我就拉了2780立方米种植土,先把第壹期的工程搞起来。”施工代表李吒表示,工程于今年3月12日前完成40%,10月完成70%,年底全部完成。
长青村绘就示范村绿美地图,对莲花山补绿插绿,提档升级,已建成村子绿地公园(莲花山公园),村子周围初步完成绿美景观缔造,计划在莲花山种植榕树、相思树4000棵。
“这几年村里变化极大,道路变干净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尤其是近期村里种了很多树木,绿化面积也变大了,广场也配上了很多运动器材。”村民林锡扬说。
除了当地的党员干部带头备耕植绿之外,还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人人参与绿美建设的浓厚氛围。
“自己家园自己建”。长青村广泛发动党员干部、村民、乡贤等各方力量参与绿美生态建设,直到今天,共谋划绿美植树点7个,计划投入资金220万元。
在甲东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长青村不断完善“一约六会”,绘制绿美生态建设作战图,制定绿美生态方案和任务清单,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用实际行动全面推动绿美建设。
“长青村身为一个典型村,坚持党建引领、村‘两委’统筹、乡贤助力、全民参与,规划好绿美蓝图。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抓好绿美工程建设,发动更多乡贤支持长青绿美工程项目。”甲东镇长青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喜慈说。
长青村的变化,正是甲东镇绿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该镇坚持党建引领、缔造绿美生态建设“一二三四”模式,成立推进绿美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落实绿美生态网格化管护制度,在全域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甲东镇将继续把绿美汕尾生态建设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绿美乡村建设新模式,确保“绿有人护、责有人担、树有人管”,研究制定更深入、更细致的规划,使绿美乡村的建设标准更加科学全面,从而推动典型示范与绿美乡村建设齐头并进,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