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苏显泽】上市以来最大分红!钧达股份营收净利双增长,苏泊尔实控人苏显泽却欲减持
【查看信息来源】 3-13 20:39:11
钧达股份 2023年业绩出炉,在营业收入、净收入双增的消息利好下, 钧达股份 抛出了历史上最大一笔现金分红。
虽然在光伏全产业链面临价格竞争时, 钧达股份 凭借先行布局TOPCon的优势仍然取得利润的增长,但相较2022年公司营利增速双双放缓。而在 钧达股份 利润再创高峰时,资本市场却其实不买账,2023年全年公司股票价格累计下跌超过41%。年中参与定增的股东在限售期满后对 钧达股份 进行了亏本减持。另外 钧达股份 实控人之一的陆小红,和苏泊尔实控人苏显泽也均在高位抛出对 钧达股份 的减持计划。
转向N型之际,计提10亿减值甩掉负担
3月12日晚, 钧达股份 交上了2023年的答卷。去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86.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9%,同期实现归母净收入约为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7%。同时, 钧达股份 董事会审议通过当年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5元(含税),本次合计现金分红金额约为1.7亿元人民币,是 钧达股份 历史上最大手笔的一次派现。
根据行业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2023年9月27日,国内N型 TOPCon电池 片(182mm)成交均价为0.68元/W。而到了12月28日当周,其成交均价为0.47元/W,降幅达30.88%。
第四季度电池片价格的回落很大水平影响到行业企业的收益。虽然全年 钧达股份 仍然保持营利双增,但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42.77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13.75%。同期公司归母净收入亏损8.23亿元人民币,即便在加回公司年末计提的10亿元减值后, 钧达股份 第四季度净收入仍然是全年最低值。
初上市时, 钧达股份 以汽车饰件业务为主。2021年9月, 钧达股份 收购捷泰科技51%的股权,开始涉足光伏行业。2022年, 钧达股份 进一步收购捷泰科技剩余49%的股权,同时将公司原有汽车饰件业务置出。至此, 钧达股份 完全转型光伏产业,捷泰科技也是公司运行光伏业务的主要载体。
目前,海南锦迪科技持有 钧达股份 20.46%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背后杨仁元、陆小红等9名杨氏家族人员共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另外,陆小红直接持有 钧达股份 2.32%的股份,并担任公司老总等职位。
收购捷泰科技控制权并实现并表后, 钧达股份 业绩越级提升。2021年和2022年, 钧达股份 营业收入分别取得同比233%、304%的增长率,在对原有汽车饰件业务计提减值后,2022年 钧达股份 净收入增幅也达到三位数。相比之下,2023年 钧达股份 营利增速双双出现放缓。
究其原因,一是去年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断崖式”下跌,造成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纷纷缩水。去年上半年,从硅料环节开始传导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第叁季度起,M10 PERC 电池片又面临长达 20 周连续的价钱下行。到年末时,多家厂家逐渐减产 PERC 电池,行业进入向N型技术的迭代期。
在跨界光伏时, 钧达股份 就提前选定了TOPCon。2022年末时, 钧达股份 产能规模为17.5GW,包含9.5GW P型产能和8GW N型产能,全年绝大部分新增产能均为N型产能。到2023年, 钧达股份 P型产能仍然为9.5GW,N型产能提升至40GW。
相较于P型价格的走低,N型电池片价格相对稳定。2023年 钧达股份 电池累计出货29.96GW,其中P型电池9.38GW、N型电池20.58GW,大量N型电池销售为公司利润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日前发布的2023年电池片出货排名显示, 钧达股份 的光伏业务载体捷泰科技位列第四,在N型电池出货量中, 钧达股份 位列第壹。
另外,光伏行业向N型迭代的 势头已然明朗,年末 钧达股份 一口气计提10亿元减值。其中,最关键的是 钧达股份 认为P 型 PERC 电池因行业技术升级原因,盈利能力明显下行,对相关固定资产计提了8.94亿元资产减值,和约9600万元存货减值,由此甩掉负担。
赴港上市为出海建厂筹资
去年, 钧达股份 主要滁州和淮安工厂项目逐渐完成建设投入生产,公司产量大幅提高。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 钧达股份 光伏电池生产量达到30.63GW,大约是上年的3倍。
年末对P型产能计提减值, 钧达股份 账面仍有超过80亿元固定资产,较上年增加约115%。而 钧达股份 扩产的步伐还在持续,期末公司账面存在在建工程约12.76亿元人民币,是2022年末的4倍左右。
不过, 钧达股份 逆势建厂扩大产能的同时并没有给公司造成太多负债的增加,2023年末时公司短时间借款下降约24%,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及长期借款只增加了约5.89亿元人民币。去年 钧达股份 主要通过定增募集资金27.76亿元人民币。
从 钧达股份 的战略规划来看,2024年除了继续扩产和N型技术迭代,出海是公司另外一个重要方向。2023年 钧达股份 已经开始布局发展海外客户,前三季度海外销售占比增长至4.66%。期末 钧达股份 应收票据大幅增加到1.46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为海外销售扩大而收到的信用证。
钧达股份 副总经理郑宏伟曾表示,海外市场下游的光伏组件环节增长最为迅速,海外光伏电池需求随之提升,当前,海外光伏装机增速已超国内市场,海外光伏市场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在2023年的条件上, 钧达股份 预计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将达到10%以上,同时 钧达股份 推进出海建厂,公司选中的目标区域包含中东、东南亚和欧美等地。
去年 钧达股份 定增募资的用途主要包含收购捷泰科技49%股权、N型 太阳能 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到年末时项目完成度均达到100%,完成对前期投入资金的置换。期末时, 钧达股份 账面货币资金余额增加至36.07元。今年初, 钧达股份 已经启动港股的二次上市,主要为出海建厂等项目筹集资金。
资本市场不买账,股东接连高位减持
在 钧达股份 占据N型龙头的地位利润屡创新高的同时,资本市场却其实不买账。2022年 钧达股份 完成对捷泰科技的收购之后,11月公司股票价格达到每股190.71元,成为历史最高价。尔后 钧达股份 股票价格不断回落,2023年公司全年累计下跌幅度超过41%,年中最高价为161元。而截至3月13日收盘, 钧达股份 股票价格已经跌至每股79.34元。
去年年中, 钧达股份 定增时的发行价格为100元/股,较79.06元/股的发行底价,溢价26.49%。最终 钧达股份 的实控人家族并没有进行认购,绝大部分股份由 中国人寿 资管、华夏基金、银华基金等机构认购完成。值得强调的是, 钧达股份 该次定增认购数目最大的是个人投资者魏巍,以5亿元资金获配500万股,锁定期6个月。
半年报时,魏巍以2.2%的持股比例为 钧达股份 第六大股东。而魏巍作为自然人股东出现在 立昂技术 等许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所持资产金额达到数十亿。
在 钧达股份 股票价格不断下探的情景下,定增限售期满后魏巍迅速进行了减持。年末时,魏巍持股数量降低至273.91万元人民币,以 钧达股份 12月份的均价粗略计算,魏巍该笔投资亏损达到5000万元以上。与魏巍同时参与定增的UBS AG也在限售期满后减持,年末跌出前十名股东。
去年6月, 钧达股份 股票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公司老总陆小红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披露了减持计划,并在7月末完成了减持。陆小红以每股108.96元的价钱减持了所持有的100.46万股股份,套现超过1亿元人民币。
另外,目前苏泊尔集团实控人苏显泽也抛出了对 钧达股份 的减持计划。最早在2020年时,苏显泽就启动了对 钧达股份 的资本运作。当年,苏泊尔集团曾出资1.36亿元获得捷泰科技15.03%的股权,并在两年后以4.66亿元出让给 钧达股份 ,一转手便挣了3.3亿元人民币。
参与捷泰科技投资的同时,苏显泽也通过另一种运作方式提前“埋伏”在 钧达股份 的股东列表中。2020年,杨氏家族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向嘉兴起航转让 钧达股份 1875.9万股,转让总价款为3亿元人民币,对应每股转让价格15.99元/股。背后苏泊尔集团直接持有嘉兴起航96.67%的股份。
2021年11月,苏显泽以每股38.34元的对价取得嘉兴起航所持有的 钧达股份 全部股份,支付总价款约7.19亿元人民币。资金对敲之后,苏显泽完成对 钧达股份 的直接持股。限售期满后,苏显泽在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对 钧达股份 进行了数次减持,基本在 钧达股份 股票价格的高位。
近一年之后, 钧达股份 年报披露的次日,苏显泽再次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计划减持227.39万股股份,不高于 钧达股份 总股本的1%,以 钧达股份 收盘价计算,涉及资金约1.8亿元人民币。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