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2023】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回应去年营收下滑 - 新冠产品需求下降造成的影响现已基本消除

查看信息来源】   3-27 21:57:18  
复星医药】【2023

K图 600196_0

K图 02196_0

  3月26日晚间, 复星医药 (600196.SH,股票价格22.8元,市值609.31亿元)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1%;实现归母净收入23.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04%;经营活动引发的钱财流量净额为34.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05%。

  在解释去年营业收入、净利双降的原因时, 复星医药 称主要是由于新冠相关产品(包含复必泰、捷倍安、新冠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同时新冠相关产品和资产进行处置及计提减值准备合计约6.83亿元人民币,造成相应的收益减少。另外,美元加息等原因造成财务费用增加3.37亿元、管理费用增加2.64亿元、Gland Pharma新并购子公司Cenexi等原因均造成净收入同比减少。

  3月27日,在 复星医药 举行的业绩沟通会上,老总吴以芳在接受包含《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这两年的年报数据可以测算,抗疫产品收入的减少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影响大致为70亿元人民币。“总体而言,抗疫产品的影响基本上消化掉了,对于2024年而言,基本不会再有啥影响。”

  看好生物类似药的海外机会

  分业务板块看,2023年 复星医药 的制药业务(包含 创新药 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疫苗业务)实现收入302.2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91%,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70%。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66.72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减少36.83%、增长9.74%。

   复星医药 表示,创新产品上市造成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含新冠相关产品,报告期内 复星医药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2.43%。制药业务中,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等重点品种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分别于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30.20%)、27.49亿元(同比增长58.19%)和9.22亿元(同比增长19.67%)。

  创新投入方面,年报显示,2023年 复星医药 研发投入合计59.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0.88%;其中,研发费用为4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02%。制药业务研发投入5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

  另外,在 复星医药 的主要控股子公司中,复宏汉霖凭借上文提及的多款创新产品的放量,已可称得上母公司 复星医药 重要的业绩增长点。复宏汉霖于日前披露的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3.9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7.8%,净收入达5.46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复宏汉霖第壹次实现全年盈利。

  吴以芳表示,一直以来, 复星医药 跟复宏汉霖是根据市场化的模式展开分享,复宏汉霖的业绩增长主要是依靠BD(联合研发)、海外市场推进,“复宏汉霖的收益是健康的,对于子公司的后续连续性盈利趋势,我们报以乐观态度”。

  另外,吴以芳也提到,复宏汉霖营业收入结构中所仰赖的生物类似药,在国内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进一步表示,未来有一批原研生物药将会专利过期,生物类似药仍大有可为,而且生物类似药在海外的机会更大。“国内生物类似药受到竞争(影响),价格肯定会下滑,有可能会有一段时期增长率会下来,可是海外这块就不一样了。汉曲优是我国第壹个出海的生物类似药,未来生物类似药海外的回报应该能够对冲国内面临的压力。”

   创新药 业务以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去年 复星医药 共有29个仿制药品种获批上市,64个仿制药品种申报上市。另外,截至报告期末, 复星医药 累计32个已通过或视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在九批国家药品集采中中选。从数量规模上看, 复星医药 在仿制药方面取得的成果颇为可观。

  与国内另一家头部药企 恒瑞医药 (600276.SH,股票价格45.91元,市值2928.6亿元)不一样的是, 复星医药 尽管也在公司战略中屡次强调 创新药 的重要性,但后者对待仿制药的态度并没有像恒瑞所宣称的“逐步剥离”那样激进。

  吴以芳表示:“仿制药是公司重要的钱财流,我们有许多仿制药企业实际发展是挺好的,基本面走得很好。”公司仿制药和 创新药 是齐头并进,对于仿制药,公司是全面系统规划的,还是希望未来能够保持至少一位数的增长。另外,吴以芳还强调,仿制药不只是仿别人,自己的 创新药 过了专利期也会进入这一单元。

  吴以芳还对记者说,公司会对仿制药产线进行一定水平的整合。“仿制药目前来讲,产能上还有一些富余,总体上大部分的基地产能利用率是充分的。未来更多的是在基地间实现产型和产能更加有效的整合。”吴以芳进一步解释称,针对不一样的生产基地,公司会对其产线和制剂的类型进行细分,目标是把一部分高成本、低效率的制剂产线逐步淘汰掉,向大基地转移;对于有些小规模的产能基地,可能会适用于小批量、临床样品的生产,以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募资50亿元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3月13日, 复星医药 曾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复鑫深耀、 复星医药 (深圳)、复健基金管理公司与深圳引导基金等其它7方投资人,拟共同注资设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目标基金)。目标基金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人民币,其中深圳引导基金认缴份额达50%。

   复星医药 表示,本次投资旨在通过进一步加深 复星医药深圳市 的资源优势共享和合作,丰富参与深圳大健康领域(生物医药为主)企业培育的渠道,强化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储蓄和布局。目标基金将以深圳为重心,募集资金全部投资于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等领域,其中投资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钱财很多于目标基金可投资金额的70%。

  需要强调的是,在近两年生物医药领域的“资本寒冬”中,行业内的药企或投资机构大多选择收缩御寒, 复星医药 为何选择在这一时间节点设立产业基金?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这一疑问,吴以芳的回应是:“这段时间,大量的 创新药 企业的确迫切需要资金,我们既然有这个资金,客观上也就能做更多的事情。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我们能够引入一些好的创新企业或产品,既发展自身,也能把它引到深圳,帮助深圳形成生物药的产业集聚,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吴以芳指出,基金将来投入的方向,一块是深圳比较有优势、有潜力的生物药企业,也包含 复星医药 比较有前景的研发型成员企业和管线,也包含社会上将来非常有潜力、能够有成长前景的企业。

  资金如活水,也需要不断地流动。但问题在于,投入的钱财想要退出变现,除了等待上市、并购,目前较少有别的渠道。而在IPO门槛越来越高的当下,产业基金在退前途径上的匮乏问题尤甚。在业绩交流会上,吴以芳也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表示:“现在这一阶段,(基金)退出的形式可能比较单一,因此这也需要全社会重视,怎样把整个产业生态培养好,让退出方式可以丰富起来。”

  吴以芳还表示,对于 复星医药 自身来讲,也务必面对现实。本身复星自己也是一个产业集团,一些好的项目在投资之初也有生态协同的考虑,因此协同发展,和收购、合作,本身也是一种退前途径。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群核科技】  【空间智能】  【2023】  【2024】  【杭州六小龙】  【DeepSeek】  【IPO】  【紫天科技】  【福建证监局】  【财务造假】  【汉邦科技】  【分别为】  【液相色谱】  【科创板】  【威顿晶磷】  【至纯科技】  【半导体】  【回头草】  【菱电电控】  【新能源汽车】  【商用车】  【互联网保险】  【净利润】  【孩子王】  【汪建国】  【扶不起自己孩子】  【长鹰硬科】  【高新技术企业】  【北交所】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