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ST鹏博士】瞒报信息与少计减值机关算尽 - ST鹏博士信披违规将面临立体式追责打击
【查看信息来源】 3-28 22:27:30
3月28日晚间, ST鹏博士 披露的《关于收到行政处理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简称“《事先告知书》”)显示, ST鹏博士 存在未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重大合同、未确认资产减持及少记资本公积等犯法行为。
相比近期资本市场行政处理案件, ST鹏博士 的犯法行为所涉金额虽不算特别巨大,但领到的罚单却不可谓不严厉。公司实际控制人、老总杨学平及13名涉案的董事、高管悉数受罚,罚款金额合计高达3400万元人民币,杨学平等人还将面临最长达十年的市场禁入。
资产核算频使“障眼法” 多项违规并发劣迹斑斑
记者发现,公司除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行政处理和市场禁入市场告知书外,还收到证监局警示函。
上述两项罚单显示, ST鹏博士 在过往数年间,涉及重大交易未披露、业绩预告不准确、实控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多类违规,可谓劣迹斑斑,充分袒露出公司长年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管理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如公司在2012年、2016年及2020年,都在资产科目核算中出现问题,分别涉及未及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0.42亿元人民币,未及时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62亿元人民币,和未将1.96亿元资本投入计入所有者权益。
记者发现,青岛证监局同日出具警示函,认定公司还存在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4800万元等违规行为,上海证交所已于公司披露的第壹时间对公司股票叠加实施其它风险警示,并将同步启动纪律处罚程序,依规严厉责罚。
监管紧盯马迹蛛丝屡次发函处罚提示风险
ST鹏博士 近年来在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方面屡次触碰红线,被监管机构持续紧盯,并屡次做出纪律处罚和监管措施。对公司定期报告中存在可疑事项,上海证交所予以持续关注,屡次发函问询提示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8年以来,上海证交所连续5年对公司年报发出问询函,重点关注公司资金往来及资金占用、 股权转让 款及股权投资、资产减值计提等事项,要求公司屡次提示风险。同时,上海证交所对公司前期屡次资产交易行为予以重点关注,连续屡次发函问询。
针对持续监管中发现的企业违规事项,监管机构更是“一路红灯”,予以警示和惩戒。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针对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及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等违规行为,上海证交所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员作出纪律处罚和监管警示多达10余次。
除对公司加强监管外,也同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针对公司年审会计师年报风险评估不到位、内控审计不到位、审计意见依据不足等违规行为,对公司年审会计师做出监管警示。针对公司前期存在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地方证监局先后也作出两次监管警示。对公司早期违规行为如此多的监察管理处理,既是希望规劝公司及时迷途知返,同时也向市场和投资者提示公司存在的合规风险。
监管重典治市显决心立体化追究责任净化市场生态
3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穿透式监管、严肃整治做假多发领域、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和强化全方位立体式追究责任。
今年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多家涉嫌财务做假等信息披露违法的企业作出行政处理,处罚的人员广度、惩处力度和追究责任维度都大幅提升。同时,代表人诉讼、示范诉讼和证券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也为投资者依法维护权益提供了更多便利。
从事先告知书的情景来看, ST鹏博士 本次信息披露重大遗漏、资产减值计提不实等犯法行为,无疑将面临立体式追究责任打击。除承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理做出的巨额罚金外,达到刑事立案移送标准的责任人员还将面临刑罚重责。另外,公司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4800万元人民币,严重侵害公司利益,公司及董监高更需要勤勉尽责,依法积极履职,及时展开追偿行动,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任人屡次强调,要依法从严监管市场,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非法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犯法行为重点严打。对 ST鹏博士 信息披露犯法行为的持续监管历程,从早期违规的监察管理警示到严重违规的千万罚单和十年禁入,无疑是这一理念的直观显现。
数据显示,“零容忍”态势下,被监管职能部门立案侦查和处罚的企业持续创新高。监管大幅提高犯罪成本,逐步施展更强的威慑效能,旨在切实保护市场诚信基础,塑造公开、透明、不说假话的市场生态。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