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服务业】募投项目频现-拖延症- 理由五花八门 投资者应如何看待?
【查看信息来源】 3-29 16:14:07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募投项目如同航行的船只,承载着企业的期待与投资人的期待。然而,近年来,很多募投项目却患上了“拖延症”,一拖再拖,甚至无疾而终。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8日,今年已经有百余家公司公告募投项目延期或终止。
这些项目涉及的行业广泛,从以往的农林牧渔到 新能源 、 新材料 等新兴领域均有涉及。企业给出的原因也各种各样,除市场客观原因影响外,还包含“尚未找到适当的办公场所和研发人员招聘不及预期”“项目验收工程、设备采购及安置调试的周期较长”等。
面对如此多的募投项目延期甚至终止,投资者不禁要问:这些项目为何如此“不靠谱”?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相关的企业?
市场变迁下的募投之困
最初募资之时,企业往往看起来很迫切。
以 安旭生物 为例,这家于2021年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在上市之初规划了5个看似前景光明的募投项目。其中,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项目被寄予厚望,声称:“迫切需要建设全球销售中心,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营销、仓储及物流能力。”
然而,时过境迁,除补流项目外, 安旭生物 其余4个项目全线延期至2024年11月。另外,公司使用超募资金5.08亿元投资的 体外诊断 试剂和诊断仪器研发生产项目,也将延期至2025年1月。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值得强调的是,那个曾经非常“迫切”的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最慢,至2023年11月末进度仅为0.51%。
不仅是 安旭生物 ,还有的企业募投项目一延再延。例如 世华科技 的“功能性材料扩产及升级项目”,原计划于2020年8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到了2021年10月份,公司宣布延期至2024年2月。
时直到今天年2月, 世华科技 (688093.SH,股票价格13.89元,市值36.48亿元)再次宣布将“功能性材料扩产及升级项目”的建设期延期至2025年6月。对于延期的原因, 世华科技 在公告中称:“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公司投入生产节奏及产品结构调整、进口产线定制周期较长、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影响。”
与募投项目延期相比,更引市场关注的是企业直接宣布募投项目终止。今年2月1日,养殖行业龙头企业 温氏股份 (300498.SZ,股票价格19元,市值1263.89亿元)发布《关于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公告》称,董事会决定终止两个养殖项目的建设。对于终止上述募投项目的原因,公司在公告中称“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
公告显示, 温氏股份 于2021年3月29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9297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额92.97亿元人民币,扣除承销及保荐费用后实际收到的钱财为92.27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31日, 温氏股份 累计已经有15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终止,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达5.26亿元人民币。
为何有这么多募投项目延期甚至终止?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一是因为市场环境较差,需求减弱;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上市时募资仍以扩大产能为目标,但产能过剩的现实会造成部分募投项目本身不具合理性。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A股市场,企业融资需要同时公布募投项目,但融资审核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再融资,从启动到成功发行,一年以上都是常态,甚至两年或更久。但对企业而言,行业通常具有周期性,很多行业的发展和商机也有可能是不明确的。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在融资成功时,原本看似正确的募投项目已经变得不再合时宜或已经过时。“今天觉得可以投入的项目,过三年也许就已经产能过剩了。”
王骥跃还提到企业为了获得融资而随意杜撰募投项目的现象。他表示,在周期底部想要通过融资来储蓄现金,是政策不准可的,这就造成有些企业不惜杜撰项目以获得融资。
投资者需巩固理性判断
在资本市场的棋局中,每一步融资、每一个募投项目都关乎企业的命运。如果企业从一开始就杜撰项目,并造成募投项目延期甚至终止,投资者该如何防范?
相关问题已经引起监管职能部门的注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再融资市场已经有十余单项目终止。
其中, 协鑫能科 (002015.SZ,股票价格10.51元,市值170.61亿元)、 共达电声 (002655.SZ,股票价格11.11元,市值40.63亿元)2家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再融资过会后被终止。自注册制实施直到今天,通过交易所审核后在注册阶段终止的再融资项目十分罕见。
还有企业的再融资项目因“被否”而终止。2023年3月,根据 合兴股份 规划,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高于6.10亿元(含6.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投向 新能源 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而在上海证交所此前的问询中,就曾提到 合兴股份 前次部分募投项目未达预期效益的情景下,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
上海证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指出, 合兴股份 (605005.SH,股票价格16.89元,市值67.73亿元)未能充分说明消费类电子产品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和存货大幅增长的合理性,不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第叁十八条的规定。今年1月底,公司上述再融资方案被否。
多位专业人士认为,当前再融资的审核趋严,也与市场有关。王骥跃认为,近期再融资的审核的确有趋严迹象。“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市场行情不振,企业进行再融资成本就高了很多;加上有些公司股票价格跌破IPO发行价,不符合再融资新规要求。”
沈萌也表示,在监管机构看来,可能认为企业不断融资打击了投资人的积极性,造成市场行情缺少充分的信心支撑,所以采取措施调控上市和再融资的速度与规模。
经济学者盘和林则分析说,当前再融资监管的关键方向是信息披露的质量,包含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准确性,信息传递信号的有效性,让投资人依据可靠信披做出合理投资决策,在信息披露和投资人之间建立互信生态。
监管职能部门出手只是处理问题的一方面,在专业人士看来,投资者也要理性看待企业的再融资和募投项目。王骥跃表示,甭管是IPO还是再融资,钱融到手以后变更项目都是极为普遍的表现。“如果非要企业根据募投项目去做,那反而是要求上市公司缘木求鱼。”
王骥跃认为,对投资者而言,更关键的是选择可靠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本质是去投公司,是相信管理层能够做好公司,相信公司有竞争力,那就应该充分施展上市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相信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给管理层必要的投资自主权,并监督上市公司和管理层不要去做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