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二级市场】投资高股息资产 应避开四大-误区-

查看信息来源】   4-3 1:27:20  
高股息】【股息率】【净利润】【成份股

  最近, 中国移动宁德时代 等公司相继抛出“分红大礼包”,市场关注度迅速提升。在行情振荡期,稳健增值策略或是制胜“法宝”,高股息策略也因此更受青睐。

  然而,高股息策略也其实不是万无一失,投资者采用该策略也有可能发生亏损甚至踩雷。

  分红本应是回馈股东、提振信心的重要手段,为何高股息公司股票价格仍然会下跌,背后有何原因?本文将从二级市场、财务、股权、经营状况等角度,结合股息率、分红水平,对高股息公司进行交叉分析,重点探讨高股息背后可能存在的四大投资“误区”。

  高股息板块易走出独立行情

  高股息公司有很好的“安全垫”,在概念股、题材股重挫之时,作为“熊市保护伞”的高股息板块,因具备较强的防御属性而桂林一枝。

  以高股息策略的代表——高股息策略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为统计样本,与沪深300指数年度涨下跌幅度进行对照。2014年至2024年(截至3月29日)的11年间,高股息策略指数共9次跑赢沪深300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共8次跑赢沪深300指数。

  2021年以来,高股息策略指数持续跑赢市场。2023年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超过11%,同期高股息策略指数仅下跌6.71%,中证红利指数更是逆势上涨。

  不仅是A股,全球其它市场高股息指数的表现同样突出。好比,2021年恒生指数下跌14.08%,恒生高股息率指数逆势上涨0.75%;2023年、2024年恒生指数分别下跌13.82%、2.97%,同期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下跌幅度相对较低。2022年,美股标普500指数下跌19.44%,标普高股息贵族全收益指数同期仅小幅下跌0.18%。

  另外,伯克希尔哈撒韦此前的持仓报告显示,巴菲特在2023年四季度也同样对高股息的能源公司给予高度认可,他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他预计5年后石油产量将至少保持在现今的水平。

  高股息公司股票价格表现分化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股息策略整体表现亮眼。但深究发现,其实不是所有高股息公司都能跑赢大盘。从中证红利指数的历史成份股分析发现,相关标的所属行业的表现分化明显,大跌个股占比不低。

  中证红利指数的成份股有100只,每年12月会调整一次。2008年~2023年间,该指数成份股共调整16次,352家公司曾被并入,其中有69家公司并入2次(年),62家公司仅并入1次;仅有 建发股份雅戈尔宝钢股份申能股份 4家公司自2008年以来持续入选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

  以并入成份股后至下个调整时间点为一个年度周期,统计2008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的年度表现(下称“年度涨/下跌幅度”,即100只成份股合计16年的涨下跌幅度)。从成份股所属行业来看,信息技术、可选消费、日常消费行业年度平均上涨幅度超过20%,房地产行业表现最差,成份股年度平均下跌幅度接近7%;另外,公用事业、金融领域年度平均上涨幅度较低。

  上述352只成份股中,年度上涨幅度超过30%的股票数量占比最高,超过20%;年度表现录得下跌的占比超四成,其中有三成左右个股下跌幅度超10%,部分个股并入指数后平均下跌幅度甚至超过50%。 建发股份雅戈尔宝钢股份申能股份 自2008年并入以来年度上涨幅度虽不高,但表现相对平稳,2008年12月直到今天累计上涨幅度均超过100%。

  自2008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所属行业分布由集中到相对分散,材料、工业、公用事业、房地产等行业个股数量明显下降,能源、金融领域个股数量明显上升,医疗保健、日常消费行业个股数量变化不大,一定水平反映出这些行业的周期性变化。

  四大“误区”不得不防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发现,当市场大跌时,中证红利指数下跌幅度明显低于高股息策略指数,尤其是2018年,高股息策略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基本相当,但中证红利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6个百分点以上。

  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是分红比较稳定且现金股息率高的代表,中证高股息策略指数成份股是流动性好、盈利稳定且预期股息率较高的代表。2只指数市场表现为啥会出现较大差距?

  数据宝对2只指数成份股从市场表现、财务等方面研究发现,部分并入成份股的企业股息率与其业绩、经营稳定性明显不相配,持续的高股息可能无法支撑股票价格稳定上涨或跑赢市场。若单纯追求高股息而忽视公司盈利、分红的连续性,可能会面临股息、资本利得皆失的危险。

  因此,在进行高股息策略投资时,如何精准识别出那些真正优质的高股息公司,和避免被部分光鲜的“假象”所迷惑,显得尤为关键。鉴于此,数据宝针对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和A股高股息公司的二级市场表现、财务、股权、经营状况,和分红连续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高股息策略可能存在的误区。

  第壹大误区:股息率提升源于股票价格下跌

  从股息率公式来看,股息率=每股股利(税前)/每股市价,当股利提升或股票价格下降,股息率都会上升。

  据数据宝不完全统计,以2020年以来第壹次并入中证红利指数的40只成份股来看,至少有20余家公司出现过分红金额并未增加,但同期股息率持续上升的情形。以某某泵业、某某娜为例,公司2022年股票价格下跌幅度分别为38%、11%左右,2家公司当年股利与上一年持平,但股息率却由2021年的3.58%、7.03%(期末收盘价,下同)分别提升至2022年的6.02%、8.49%。

  这一类公司股息率上升或与股票价格下跌有关,个别公司即便分红金额下降,但由于股票价格下跌,股息率反而提升。若单纯以股息率高低来选择投资标的,显然是欠妥的。

  此类现象在港股市场也很普遍,2018年至2021年,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成份股平均股息率持续增加,但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期间累计下跌幅度超过18%,2018年、2020年分别下跌10.81%、12.29%,2019年、2021年仅小幅上涨。

  第贰大误区:周期顶点的大手笔分红

  周期性行业在周期顶点可能会推出慷慨的分红政策,但行业周期一旦下行,公司的收益状况会迅速恶化,甚至可能不再分红。投资者若未能及时发觉,很可能在高点买入,承受巨大的损失。

  以2018年以来持续并入中证红利指数的40只成份股来看,当年净收入大增的同时慷慨分红,但次年净收入增幅大幅缩减甚至下滑,且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的企业有很多。好比,某钢铁公司2021年股息率大幅提高至9%以上,当年净收入大增近170%;但2022年、2023年业绩亏损,2022年股票价格下跌15%以上。某钢铁公司2019年~2023年业绩增长稳定性偏差,连续5年之内经历业绩大幅下滑、大增、下滑、亏损的情景,股息率屡次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2022年、2023年股票价格下跌幅度均超过10%。

  这些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幅度普遍较大,同期的高股息明显不足以覆盖股票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

  第叁大误区:非我们时常性损益占比过高

  业绩稳定增长是持续分红的保障。一些公司分红金额看似较高,业绩也稳定增长,但二级市场其实不买账。究其原因,他们的收益其实不是主要来自主要业务,扣非净收入或下滑、或亏损,这种情形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分红是不利的。

  仍以上述40只成份股为例,统计显示,这些标的2018年~2022年的平均股息率均超过4.5%,但它们的净收入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占净收入比例均值持续超30%,剔除金融、钢铁行业外,其余公司股息率、投资收益占比更高。好比,福建某工业类公司2021年、2022年股息率分别为6.62%、5.86%,其投资收益占净收入比均超过50%,虽然公司净收入持续增加,但其2022年扣非净收入呈下滑状态。

  某可选消费公司2020年~2022年股息率分别为6.95%、7.26%、7.9%,较2019年之前大幅提升,其2020年净收入大幅提升,但净收入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占净收入比值持续超过50%,2020年投资收益76.06亿元人民币,归母净收入72.36亿元人民币。值得强调的是,公司2021年、2022年净收入较2020年大幅下降,但股息率却持续上升。

  第四大误区:高负债仍维持高分红

  一些公司在高负债的情景下,仍维持高分红以稳定股票价格。然而,经济下行或业务困难时,公司可能面临资金流紧张和偿债难的困境,股息支付将难以为继。

  从中证红利指数及高股息策略指数来看,成份股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前者自2019年以来平均资产负债率持续超过55%,后者持续超40%。某钢铁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2023年末第壹次超过60%,其股息率稳居6.5%以上,但2022年、2023年净收入均下滑;某地产龙头资产负债率稳超70%,股息率3%以上,与中证红利指数其它地产成份股相比,前者负债率更高,但其股票价格自2020年至2023年,持续4年下跌,业绩波动较大。

  投资者在选择高股息股票时,应当仔细分析公司的财务情况和债务结构,防止陷入此类误区。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公司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再融资,不过在监管从严打压之下,该现象明显有所好转。

  识别高股息误区

  应综合考量关键财务指标

  分红本应是回馈股东、提振投资信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政策指导下,各大公司不断提高分红水平。总体而言,甭管是欧美股市还是A股,高股息策略的投资均有效,尤其是在不确定行情下,投资者或能在资本利得和股息投资中相互对冲。

  因此,仅根据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与分红水平两个维度,很难甄别公司的投资价值,应通过多维度信息来判定分红传递价值信号的有效性。

  多位外资公募投资人士此前表示,在筛选适当的高股息策略投资标的时,寻找拥有较强股息支付能力的、可持续的标的,同时准确识别出高股息误区非常重要。历史的高股息不等于将来的高股息,一般而言,利润率高、利润稳定、资金流充裕、股息支付比例较低和债务水平较低的企业的股息支付能力和可连续性较强。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自动驾驶】  【2024】  【特斯拉】  【净利润】  【绩优股】  【分析师】  【销售额】  【成交额】  【电视广播】  【东鹏饮料】  【Meta】  【扎克伯格】  【DeepSeek】  【海能达】  【摩托罗拉】  【计提预计负债】  【中国人寿】  【甬金股份】  【钢铁行业】  【开源证券】  【银行板块】  【股息率】  【摩根士丹利】  【高收益】  【华仁药业】  【国药药材】  【安徽恒星制药】  【股权转让】  【国药集团】  【中法人寿】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