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发明专利】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超50% -知产-变-资产- 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生金-
【查看信息来源】 4-24 23:29:35连续5年保持增长,且在2023年第壹次超过50%——这是记者4月24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最新数据。这一数据连续增长的背后,是我国 知识产权 创造的量质提升,更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效益的持续提高。
走进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可见自动导引运输车、货架穿梭车、视觉机械臂、分拣 机器人 等多种智能 机器人 工作运行,集商品暂存、订单处理、分拣转运功能等于一体,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在新技术加持下,京东自营配送52%的订单可在6个小时履约交付,92%的订单在24小时内交给用户。
“京东将 人工智能 技术的产业落地,形成了创新成果,也积累起了大量专利。京东提交的国内外专利申请超过了2.8万件,其中70%以上都是发明专利申请。”京东集团 知识产权 总监范艳伟说,“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知识产权 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可以承担起推动技术产业流通的关键作用。”
知识产权 从“书架”走向“货架”,需要高质量的创造,还需要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我们从自身行业和市场动身,积极搭建专利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获得世界 知识产权 组织(WIPO)全球奖的中国中小企业“可视可觉” 知识产权 工作责任人王嘉雯说,“我们持续跟进全球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推进 知识产权 全球布局与商业转化。尤其是硬件方面,拥有国际发明专利的标准化VR行业轻量型运动平台完成测试,达到量产条件,行业合作需求旺盛。”
王嘉雯介绍,从缔造全球第壹家大型文博领域的戎马俑VR影院,进行商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再到孵化自主文化品牌,如今,可视可觉已发展成为一家贯穿数字文化IP创作、文旅科技创意研发、数字内容展示体验等的全产业链数字文化IP创新型公司。
这些只是我国企业以 知识产权 助力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 知识产权 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说,我国 知识产权 创造量质提升,2023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根据世界 知识产权 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第壹次跃居全球第壹。
尤其是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步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持续提高。国家 知识产权 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已超过七成,数量超过300万件。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第壹次超过50%。
不过,国家 知识产权 局相关责任人也指出,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国家 知识产权 局会同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专利产业化增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旨在培育更多依靠专利技术成长起来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
各地也在不断完善 知识产权 服务,护航创新发展。例如,合肥加大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应用场景;天津 滨海新区 积极服务国家超算中心、海河实验室等战略科技主体,用“订单+专家”的精准 知识产权 保护模式,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推进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其中,将实施专利产业化增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支持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探索以专利产业化增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同时,继续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更大力度增进专利的转化实施。
“国家 知识产权 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在持续加快推进存量专利盘点工作的同时,更大力度增进专利的转化实施,并将盘活工作与专利产业化增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 知识产权 强链增效等工作有机衔接,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尽快实现产业化,以 知识产权 高效益运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进高质量发展。”申长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