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申万宏源证券】应对股权融资放缓券商推动投行业务结构多元化
【查看信息来源】 4-26 3:55:15当前,股权融资阶段性放缓,券商投行业务受到不同水平影响,如何应对是券商需要处理的问题。
“把当前的市场环境作为强基础、修内功、调方向的珍贵机遇,扎扎实实担起资本市场守门人的职责。”最近, 申万宏源 证券相关责任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信证券 、民生证券也持有类似观点。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采访和梳理各家头部券商业绩说明会内容发现,券商正摩拳擦掌寻求多元化业务布局,如瞄准国企并购、产融协同、新三板挂牌。这时,投行不仅要做“投行”,还要延伸服务链条,强化内部协同,做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从长远来看,券商其实不灰心,认为投行业务仍布满了机遇,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监管战略导向,作出相应的业务重点和资源布局调整。
长期仍然机遇大于挑战
自去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827”新政提出阶段性放缓首发(IPO)以来,股权融资业务收紧,申报数量减少,审核发行节奏放缓。券商投行业务首当其冲,Wind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2023年成绩单的31家上市券商中,有25家投行收入都较上年有所下滑。
今年以来,股权融资业务下降趋势未有明显改善。按发行日统计,2024年一季度股权融资规模同比下降75%,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规模下滑幅度均超70%。
“当前环境短时间内对投行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对投行股权业务条线的转型升级造成一定压力,但长远来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申万宏源 证券相关责任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民生证券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提到,新“国九条”的政策目标是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市场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和优化,各项监管政策则从各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有益于建设一个长期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申万宏源 证券相关责任人还进一步提到,新“国九条”中已明确中国资本市场将来的发展任务,投行要以此为蓝图做强投行,不断加深对当前政策精神的领会,参照新的监察管理要求更新内部制度和尽调指引,从投资者利益动身,优中选优推荐具有较强“可投性”、内控严格、清清白白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要更深刻地理解发行人的业务格局和所处行业特征,鉴别优秀资产标的、挖掘企业价值,筛选出兼具“可批性”与“可投性”的优质企业。
在最近业绩说明会上, 国泰君安 、 海通证券 等券商也提到了类似观点。 国泰君安 表示,严把发行上市的准入关,统筹一二级平衡发展,其实不意味着投行业务的停滞,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仍然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长期看,随着金融监管全面从严加强,上市公司的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资本市场也会形成更加良性的循环。
谋求业务结构多元化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投行又该往何处寻找业务增量?总体来看,开拓债承市场、发力北交所市场、聚焦并购重组、加快海外布局是券商投行提到的高频词。
中信证券 表示,将深入提供综合债务融资专业服务,强化央企、国企、金融机构等战略客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客户开拓,结合国家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积极拓展境外客户,努力推动债券增量业务开拓。同时,持续推进债务融资创新,加大符合政策导向的科创债、绿色债、 乡村振兴 债等投入,协同构建Pre-REITs到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完整业务生态,服务多条理REITs市场建设。
在并购重组业务方面,几家券商的打法各有偏重点。 华泰证券 称,要深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整合机会,积极关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交易机会,抓住国有企业重组的机遇,增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国泰君安 称,聚焦以产业投行为目标的并购重组业务和债券融资。 海通证券 表示,要牢牢抓住目前监管鼓励的产业上下游并购机会。 招商证券 则提到,并购业务将重点加强与招商局集团的产融协同和产业并购,助力集团布局新兴产业,强化与招商局集团金融板块的联动协同。
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 中信证券 称,会加强港股股权融资、 GDR (全球存托凭据)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股权融资业务,和中资离岸债、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美元债等债权业务。另外也包含中资企业出境并购、外资企业入境并购、境外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及私有化等并购业务的开拓,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
缔造北交所市场
特色化、不同化服务
除了上述方向,几乎每一家券商都表态要掘金北交所市场机会。
“北交所定位缔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而‘主阵地’的目标定位代表北交所其实不是‘小市场’,而是一个与一级私募 创投 市场联动,与地方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动,与新三板、沪深交易所联动,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大市场’。” 申万宏源 证券介绍。
基于此, 申万宏源 证券表示,该公司在北交所业务线的长期战略布局也不限于北交所市场本身,而是一套涵盖了一级股权投资、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北交所、沪深交易所等全方位市场,联动“投资+投行+研究”全链条业务的体系。 申万宏源 证券已在投行、研究等条线成立了专门部门,深度服务北交所上市公司。这时,在广度上更加重视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将资本市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早、更小、更新”的中小企业,并提供部分具有普惠性质的服务。
中信证券 和民生证券也提到了“投资+投行+投研”策略的类似表述。另外,两家券商还强调了要更加专注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中信证券 表示,近年来,该公司将北交所业务作为重要战略方向,持续加强北交所市场研究与客户服务,聚焦科技装备制造、 新材料 、国防 军工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掘培育更多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有投资价值的优质 专精特新 企业,更好地把握发行人价值和投资者需求。
低谷期更应练好基本功
此前10多年,投行也曾遭遇几轮周期性波动,一旦市场热度回归,迈过低谷,前景可期。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根据形势调整经营重点外,多家券商称要在人员组织、技术支援、项目储蓄等方面练好基本功。
如民生证券、 国泰君安 均提到要加强数字投行建设。 海通证券 等表示,要深入挖掘和发展重点区域和行业市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储蓄高质量、优质项目。
招商证券 称,要持续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动态优化调整人员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效能。
值得强调的是,多家券商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要加强合规风控,落实“看门人”职责。如 光大证券 称,要加强预判,抓住关键,管住风险。通过加强项目全过程的危险管理,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把控不同阶段的危险点,强化项目的筛选、预防和分析,借鉴监管案例,严格执行尽调和持续督导程序,规范尽调、督导工作。
申万宏源 证券认为,根据监管要求强化各项内部控制,提高业务执行效率,降低成本,包含可能进行适度的人员调整以适应业务量变化。同时重视提升员工技能和专业知识,重视团队的人才培养,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业务整体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