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永新光学】被爆裁员、-外包-后,特斯拉又成第一大客户,海外激光雷达龙头Luminar能否-绝地求生-?

查看信息来源】   5-9 12:21:33  

K图 LAZR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上海报道

  5月7日, 激光雷达 头部公司Luminar(LAZR.O)发布最新财报,2024年Q1营业收入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5%。引起大众热议的是,Luminar特意提到, 特斯拉 在今年第壹季度已经成为其最大的 激光雷达 客户,营业收入占比超过10%。

  不过作为坚持纯视觉路线的 特斯拉 ,对于 激光雷达 方案始终持否认态度。其曾公开表示,“我们会定期将自己的技术与其它 传感器 进行对照测试,以校准我们的摄像头、声纳和雷达系统。”

   特斯拉 大举购买Luminar的 激光雷达 产品,是否意味着技术方案的改变还有待观察。不过,Luminar要想走出经营困境,现阶段单靠 特斯拉 肯定是不够的。其最新财报显示,即便有 特斯拉 的采购支持,但来自非汽车客户 传感器 采购量的下降,造成其营业收入环比仍有5%的下滑。

  量产困境

  作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 激光雷达 厂商,Luminar曾经吸引了无数投资人的热情。202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一度成为美股最值钱的 激光雷达 公司。

  不过,由于法规及技术等原因制约, 激光雷达 厂商也随同自动驾驶行业在2020年以后步入寒冬。

  2022年,两家 激光雷达 头部公司Ouster和Velodyne宣布合并;而同为头部公司的Quanergy则直接宣布破产、业务全面出售。

  Luminar上市以来也一直面临亏损状态,2023年其归母净收入为-5.71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仅剩1.41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动化在中国进展迅猛,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 激光雷达 本土厂商迅速上量,冲击百万台年销量。但国外车企对于自动驾驶技术上车相对保守,而 特斯拉 又坚持走纯视觉路线,海外 激光雷达 厂商始终未能顺畅实现规模化降本。

  “Luminar当下困局在于仍无法实现量产,这为其经营造成较大压力。一方面起因是国内的 激光雷达 厂商发展迅速,不仅产品性能不断升级,产品价格也不断下降,赢得了众多主机厂的青睐。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主机厂对 激光雷达 的认可度远高于海外厂商,海外主机厂仍相对保守, 激光雷达 的前装量产仍需要一按时间。”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董晓雅对记者分析。

  裁员外包

  今年或将是Luminar的变局之年。

  Luminar管理层表示,随着沃尔沃推出旗舰车型EX90,标志其在手25个项目开始启动量产。其预期今年下半年销售的 激光雷达 数量,将比过去十年的总销量还多5倍。

  为了满足即将到来的量产需求,Luminar也启动了业务战略转型。

  路透社5月3日曾报道,Luminar将裁员约20%作为其年度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这一消息在Luminar的股东信中得到了确认。

  Luminar管理层坦承,坚持端到端的全工业化流程非常艰苦。目前其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SOP(注:整车制造术语,意指开始量产),以大幅下降生产成本,为此公司进行了某种水平上的生产外包。

  Luminar称已与TPK(台湾宸鸿集团)建立独家合作,进行优化设计、自动化和供货商管理,同时相应地减少了内部的冗余岗位,而这些举措将为其每年节省约8000万美元的开支。

  但Luminar的战略转型或可解一时之困,但对其长远发展却未必有利。

  “在当下阶段,选择生产外包能够一定水平上解决其经营困境。然而,对于 激光雷达 厂商而言,自建工厂才是长久发展的 势头。”董晓雅直言。

  在董晓雅看来,自建工厂能有效监督 激光雷达 从产品设计到最终交付的全流程,使公司有效控制各个生产阶段,并增进生产工作流程的及时优化和细化。同时,自建工厂还能够更及时地将新技术集成到 激光雷达 产品中,以适应快速发展的 激光雷达 行业,从而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激光雷达】  【机器人】  【禾赛科技】  【速腾聚创】  【新征程】  【英伟达】  【外资机构】  【座谈会】  【交易所】  【自动驾驶】  【特斯拉】  【比亚迪】  【智能机器人】  【零部件】  【RoboSense】  【数字化】  【雷赛智能】  【东吴证券】  【2024】  【机构调研】  【工业自动化】  【002979】  【营业收入】  【车路协同】  【TechStar】  【Mini】  【deg】  【Gen】  【解决方案】  【借壳上市】  【独角兽】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