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发明专利】科创属性评价-四年四修- 专利产业化有硬要求

查看信息来源】   5-11 0:40:40  

  六年来,科创板从无到有,在聚焦“硬科技”的政策导向下,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援力度在不断增强。

  目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第四次更改,适度提高了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要求。

  “监管层要求科创板凸显‘硬科技’特色,这对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说一定是好事。”上海柯渡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指引》的更改旨在引导科创企业更加重视科研投入,同时明确专利产业化的要求,将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增进科研成果转化质效提升。

  四年四修

  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更改了《指引》。

  《指引》自2020年3月发布实施以来,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较高频次的更改。

  据记者梳理,2021年4月《指引》第壹次修正;2022年12月第贰次修正;2023年8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更改、废止部分证券期货制度文件的决定》;2024年4月30日,《指引》第四次修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更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责任人表示,《意见》提出要凸显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强化科创属性要求。这要求科创板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

  具体而言,本次更改后的《指引》将第壹条第壹项“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由“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调整为“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将第叁项“应用于公司主要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调整为“应用于公司主要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将第四项“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由“达到20%”调整为“达到25%”。

  在张建看来,研发投入的增加,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获得技术优势,而且最终这些优势将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业绩的提升。但同时也需要看到,科研作为探索性的活动,成果具有不确定性,从投资到发生经济创收周期较长。

  值得强调的是,《指引》将第贰条第五项“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要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调整为“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要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

  一位由科创板转战北交所的企业相关责任人对记者说,专利从产出到运用或维护权益的各个环节,从企业新产品上市前的专利布局到海外 知识产权 纠纷的有效应对,无一不用高水平人才或服务,这对企业来说运营和维护的成本较高。

  在张建看来,科创企业面对研发的高投入,同时专利产业化的科创板上市要求,要综合考虑内部资源的配置。其中,资金、市场环境、竞争对手、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前述企业相关责任人对记者说,我国专利转化运用仍面临转化率偏低、激励不足、机制不畅、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了满足科创板发明专利的指标,过去有的企业会通过专利转让等行径来凑这个数量,可是现在产业化的要求对企业来说就增加了难度,尤其是中小企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明确产业化要求

  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看来,大部分的科创企业是可以达到专利产业化的要求,因为以前对高科技企业的认定也有相关主要业务要求。将专利和产业化关联在一起,实践操作难度也不大,甚至通过购买专利的形式也能实现产业化。

  对于 知识产权 而言,通常都是要在应用中才能够发生价值,专利更是如此。专利产业化率体现的是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其实,专利产业化正在成为增强创新能力、赢得竞争优势和提升经济创收的重要途径。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要求,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2024年3月,国家 知识产权 局发布《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2023年,作为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公司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51.0%、57.9%、53.9%和33.8%。

  正如小米总裁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中讲述的,对科技公司而言,技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深入地理解、掌握技术,不仅是当下出色性能、优秀体验的核心基础,更是持续优化性能与体验、交付杰出产品及服务,和持续洞见未来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并保持可靠的重要保障。

  国家 知识产权 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平均收益为829.6万元/件,较上年(799.2万元/件)增长3.8%。其中,用于自主品牌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1067.1万元/件,是用于代加工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462.1万元/件)的两倍多,专利与品牌综合运用效益更加突出。

  张建认为,产业化的过程是将专利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将原创性或原理性的一些发现进行转化,对技术的成熟度有务必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等原因。转化周期比较长,这对投资机构和资原本说挑战非常大。

  《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分国民经济行业来看,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前三的行业依次为专用设备制造业(6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3.8%)、汽车制造业(63.3%);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1.9%、29.6%和25.4%。

  在姚欢庆看来,《指引》中“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要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的要求难度较大。50项以上的跟产业化直接相关的发明专利,且能够论证出这些专利都用在主要业务或核心业务中,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有难度的。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在科创板准入门槛提升后,企业要达到调整后的硬性指标难度加大,监管层的作用是保证规则的公正公平、企业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务必持续加大力度严查IPO做假。

  “专利代理人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原本核心是属于一个发明专利的技术拆成5项或10项,然后申请5个、10个、甚至更多的专利,这是实际中大量存在的情景。”姚欢庆坦言,在实践中一旦给出了硬性指标,就很容易走样,例如购买专利、分拆专利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径可能就有了操作的空间。

  据记者统计,截至2024年5月6日,2024年年内共有20家企业取消第壹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

   特斯拉 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及“技术、创新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称:“关键的是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还要让创新像达尔文的进化论那样进化。你不会高屋建瓴地凭直觉选择一项技术,决定它一定会胜出,因为它可能不会成功。你真的应该让它们自己进化。”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