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上市新规】新规威力显现!8家IPO企业撤单,清仓式分红、财务指标不符……

查看信息来源】   5-12 20:45:05  
IPO

  上市新规的冲击逐渐显现。

  4月30日上市新规发布后,在交易所排队审核的IPO企业将会受到如何影响,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新规出台后的首周(5月6日至5月11日)共有7家IPO企业撤材料,若加上5月2日劳动节假期期间交易所加班加点终止1家,5月以来已经有8家终止。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在尚未公布2023年财务数据的情景下,上述8单IPO企业中有多家企业过往财务数据已不符合新上市门槛。有相关项目当事方坦承“撤单”与上市标准提高有关。另外,还有的IPO企业虽然财务数据符合新要求,但曾存在大额现金分红,相关指标超出4月交易所答记者问时提到的“红线”。

  当前共有428家IPO在审企业处于“中止审核”状态,大多仍在补充2023年财报数据。随着去年业绩出炉,未来还有多少在审企业受上市新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IPO新财务指标冲击波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其中“上市门槛提高”成为市场焦点。

  在上述新规发布后,5月直到今天(截至11日)沪深交易所有8家IPO企业撤材料。其中创业板3家、主板3家、科创板2家。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2家IPO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不满足IPO上市新规。

  具体来看,5月8日“撤单”的创业板IPO企业唐兴科技,招股书显示其2022年扣非净收入为5970.24万元人民币,不符合创业板第壹套上市标准新增的“最近一年净收入很多于6000万元”要求。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收入为2763.30万元人民币,唐兴科技尚未更新2023年全年财报数据就已撤材料。

  同日撤材料的还有沪市主板IPO企业升辉新材,招股书透露其2020年至2022年扣非净收入分别为5348.31万元、3714.46万元、1.02亿元人民币,上述数据如今不满足主板第壹套上市标准,即“最近三年累计净收入指标由1.5亿元提高至2亿元”。该公司同样未更新披露2023年全年财务数据就撤材料。

  在前一工作日终止的创业板IPO企业景创科技,“过会”已经有多年。一名接近公司的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撤单原因与不符合创业板上市新标准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据了解,景创科技曾因业绩减少被交易所问询;上市委也要求景创科技说明经营业绩是否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危险。根据公司更新的数据,2021年景创科技扣非净收入为6664.13 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38%;2022年为6201.31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94%。在“撤单”前,景创科技未披露2023年财务数据。

  触及IPO分红新政“红线”

  与“上市门槛”同样受市场关注的还有IPO企业“清仓式分红”情形。在4月交易所发布“就加强IPO企业分红监管有关考虑答记者问”后,5月有2家终止的IPO企业存在“大额现金分红”的问题。

  据了解,为加强对拟上市企业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的监察管理,交易所在4月明确表示,鼓励企业更多将累积利润留存用于企业发展或上市后与新股东共享。

  根据交易所答记者问,监管在指标方面的初步考虑是,对于IPO企业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收入比例超过80%的;或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收入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同时募集资金中补流和还贷合计比例高于20%的,将不允许其发行上市。

  5月9日,沪市主板IPO企业英特派取消申报材料。根据其招股书,公司2020年至2022年期间现金分红合计3.52亿元人民币,在同期三年净收入合计3.94亿元中占比高达89%。

  这时,根据英特派募集资金运用规划,公司计划IPO募资10.96亿元人民币,其中有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达到27%。从上述指标来看,该IPO企业不符合上述交易所的答记者问提到的“红线”。

  就在5月11日“撤单”的科创板IPO企业恒达智控也存在类似问题。根据其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期间现金分红合计高达14亿元人民币,在同期三年净收入合计16.76亿元中占比达到83%。在募资规划中,恒达智控计划募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其中用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多维度考验

  今年以来IPO市场掀起终止潮,截至5月11日,今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已经有142家IPO企业“梦断”上市路。

  其中,深交所有57家IPO企业终止,相比去年同期的49家增长16%。上海证交所有48家,相比去年同期的22家已翻倍增长。北交所有37家,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9家)。

  据一名接近监管的券商人士分析近年来IPO终止的原因,有20%左右因为经济周期下行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有30%左右因为监管政策,好比不符合板块定位、存在“清仓式”分红情形等。

  另外,公司规范性、技术创新性、业务成长性等于样是监管关注的要点。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上市新规后首周终止的企业中,有的IPO企业虽盈利规模大,但存在业绩大幅波动、成长性有待检验的问题。

  好比5月2日“撤单”的创业板IPO企业六淳科技,该公司面临来自监管有关“成长性”“稳定性”“可连续性”的多轮提问。

  据了解,该公司是“果链”企业,对苹果依赖度较高,其终端应用于苹果品牌的功能性器件销售收入在主要业务中的占比超过七成。而 富士康 是六淳科技第壹大客户。交易所四轮问询围绕六淳科技深度依赖苹果一级供货商 富士康 的情景,要求六淳科技说明iPhone业务是否具有成长性。而上市委也在2022年要求发行人说明其仅仅为苹果公司二级供货商的原因和影响;与苹果公司一级供货商的合作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连续性。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渤海证券】  【证监会】  【IPO】  【2024】  【财务顾问业务】  【海天味业】  【香港联交所】  【富泰和】  【北交所】  【朱江平】  【实际控制人】  【东莞证券】  【锦龙股份】  【总经理】  【IPO项目】  【招股意向书】  【承销费】  【汉邦科技】  【实验室】  【分离纯化】  【科创板】  【大明电子】  【名誉权】  【2025】  【董事会】  【沪硅产业】  【古麒绒材】  【海澜之家】  【马拉松】  【通行证】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