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2024】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
【查看信息来源】 5-13 8:38:38最近, 广州市 教育研究院举办2024年 广州市 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研讨会暨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下称“研讨会”),思政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同台交流,分享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成果。
专家认为,强化思政课教学实效,要深入挖掘其它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不断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推动更多人主动担任思政课专职教师。
思政教育应“润物细无声”
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就是思政课。然而,当前中小学校思政教育却面临着改革困境,思政课教学存在很多难以破解的问题,好比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
思政教育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韩震认为,强化思政课的实效性,要培养大思政课的宗旨,施展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阵地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应该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传统文化等,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
从一科突破到多科跟进
2022年3月,广州启动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开启“十年教研改革”行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广州市 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介绍,研究项目旨在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一套可供一线教师借鉴学习的成熟经验做法,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
两年来,广州思政教育改革的队伍不断壮大。直到今天,研究项目共吸引117所试点实验学校和18家市外研究联盟单位参与,累计发表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理论文章近40篇。
今年3月, 广州市 教育研究院作为全国7家单位之一,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思想政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验基地。
一科突破,多科跟进。“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理论已经由思政学科拓展至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学科等,带动全学科教学改革。”方晓波说。
广州一线课堂上,思政教育发生了啥变化?思政教师们形成了基本共识,思政教育务必结合生活实践来展开。
在广东实验中学政治科组长郭彦瑞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局限于原本枯燥的课堂听讲,而是通过“模拟政协”活动,从课内走到课外,围绕社会民生问题提意见、说想法。
“这样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理解社会,还有机会参与社会的建设。”郭彦瑞说。
办好思政课,关键还在于教师。 广州市 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韦霞认为,思政课应该讲得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口服心服,“要不断增强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培养学术深度和广度”。
南方日报记者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