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电力设备】年内券商发债-补血-超3400亿元 行业再融资趋于审慎

查看信息来源】   5-14 23:08:47  

  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券商往往需要充分的资本金作为展业动力。今年以来,在行业再融资放缓的 势头下,券商充分运用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发行普通公司债、次级债、短时间融资券累计募资超3400亿元人民币,还有多家券商于近期获批大额发债申请。同时,为优化发展宗旨,监管职能部门要求券商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在此环境下,券商对待再融资态度更为审慎。

  券商发债融资日渐火热

  近期,多家券商逐渐获批发债申请。5月10日晚间, 山西证券 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高于6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5月6日, 财达证券 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高于4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也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4月29日, 南京证券 表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余额不高于75亿元短时间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14日记者发稿,券商已发行债券199只,总额合计达3473.67亿元人民币。分类来看,券商发行普通公司债114只,发行总额为2105.7亿元;发行次级债25只,发行总额为469.97亿元;发行短时间融资券60只,发行总额为898亿元人民币。

  从单一券商发债融资的规模来看,今年以来, 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 位居前三,发债总额均超240亿元人民币。从用途方面来看,券商发债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调整债务结构,和补充公司运营资金、支持业务发展。

  除了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外,券商对国际市场的利用水平也有所提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14日,有4家券商在海外发行了共9只债券(按起息日计算),规模合计达12.49亿美元。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孙恩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之所以积极通过海内外多渠道进行融资,一是因为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发新还旧’成为券商减轻债务压力的常见做法;另一方面,随着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重资产业务和开拓创新性业务的切实需求都要求券商持续补充资本金,从而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行业再融资行为愈发审慎

  5月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其中提到,“证券公司第壹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行为,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受上述政策波动,证券行业再融资行为愈发审慎,多家券商的再融资事项期满自动失效或主动终止。3月18日, 浙商证券 发布公告称,2023年3月17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的议案》决议有效期届满自动失效,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5月10日晚间, 东方财富 发布公告称,鉴于内外部环境等原因发生变化, 东方财富 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经认真论证研究,董事会同意公司终尽头外发行 GDR 并在瑞士证交所挂牌上市的计划。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式,券商通过发债来融资具备多方面优势。”孙恩祥表示,首先,从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水平来看,发债融资的成本有所降低;其次,发债融资不会稀释股东权益,有助于保存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发债融资在期限、规模和发行条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便于券商结合自身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债券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另外,债券市场波动相对较小,从而避免市场波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