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爆火的密码
【查看信息来源】 5-16 2:26:50“太治愈了”“八集真的不够看”“每一帧都是壁纸”……最近,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迎来收官。豆瓣网评分8.7,高居2024年现有国产电视剧之首,并且成为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
广袤苍莽的戈壁、生气蓬勃的牧场、悠然游走的羊群、不通语言但通人情的对话……这些元素在《我的阿勒泰》里被艺术化地处理,勾勒出一幅自然清新的原生态画卷,凝聚成一个关于寻根与存在主义的故事——怀揣着作家梦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在城市碰壁,选择回抵家乡阿勒泰,最终理解了何为写作、何为“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在寻找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这便是主人公的“存在方式”。
优秀影视作品往往具有治愈力。《我的阿勒泰》像是一本“生活哲学”,处处洋溢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好比,学会自洽。该剧的内核在于“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爱与苦难,是生活的一体两面。爱意如风,是能量的涌动,赋予生命意义;苦难似雨,倾盖落下,锤炼生命的韧度。两者交融,才有了立体而完整的生活。剧中,每个人都在这对矛盾关系里自洽地生活。像人生跌宕起伏的张凤侠,始终保持智慧与洒脱。当敏感细腻的女儿文秀问出“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对不对”时,她以树、草举例,“要是没人用,那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优哉游哉的也很好嘛”。苦难令人身负重伤,但爱却给予人能量、智慧和勇气。勇敢追求爱与痛,努力丰盈生命的条理与厚度,不正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意义?
卓越的影视作品也往往具有启迪性。从巴太的视角打开,《我的阿勒泰》更像是一部心灵史。在“诗与远方”的想象之外,阿勒泰存在着现实的苦楚。看起来浪漫至极的迁夏牧场、转冬窝子,实际上就是对严苛环境的适应。而生活的变迁,更令一些人无所适从。剧中,苏力坦骑摩托车会摔跤、要求儿子巴太留在草原放牧……略显固执的光辉形象,亦说明了老牧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这提醒我们去思考,如何调和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我的阿勒泰》为何爆火?因为这是一部丰满的剧作。它所传达的内容,既有个体层面的生活哲学、美学,亦有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等宏大叙事。如何让故事里的矛盾命题找到现实的落点,让感触与思考的余温更持久一些,或许是剧作给予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