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老年人】圆桌热议 - 发展抗衰老产业,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查看信息来源】 5-26 7:31:22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围绕如何发展抗衰老产业等议题进行讨论。
新京报讯(记者查志远)5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携手举办的第贰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的市场机遇与发展趋势”。在下午圆桌论坛环节,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王钊,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国际部)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特聘专家李志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马先林,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牟丽娜,江苏量点科技有限公司老总柴向东等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围绕如何发展抗衰老产业等议题进行讨论。
发展抗衰老产业是应对老龄化重要抓手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国办一号文)提到的“发展抗衰老产业”备受关注,这个文件的发布对我国发展抗衰老产业,包含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布局有重大意义。
李志宏认为,发展抗衰老产业极为重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认为发展抗衰老产业是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和 健康中国 战略的重要抓手与载体,这个产业总体上属于预防医学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可以明显降低看病费用。其次,发展抗衰老产业是缔造老龄化条件下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依托,其中一些细分赛道,好比保健品产业、医美产业和化妆品产业,都是高成长性、高景气性的产业。最后,发展抗衰老产业对于提高民生福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满足广大中老年群体健康长寿的切实需求。
“所以我认为,甭管是从宏观层面的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和 健康中国 战略,还是中观层面的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和微观个体层面的民生福祉改善,发展抗衰老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践价值。”李志宏说。
对于抗衰老产业在银发经济中的重要性,王钊表示,衰老是可以抗的,现在60岁的人和60年前60岁的人已经不一样,如今的60岁还是“年轻人”或“中年人”。我 国已经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何压缩疾病期,压缩失能期,是健康老龄化银发经济的主要目标。
王钊认为,银发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让老年人更健康,甚至活得更长。他认为,抗衰老产业的一些具体方向,如保健品、药品、细胞治疗等,都对人类的健康,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帮助。他强调,健康是第壹位的,减少个人的苦难,家庭的苦恼,社会的担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到健康老龄化可能是银发经济最终的目标。“通过饮食,通过医药,通过生物技术的形式,实现我们健康寿命的延长,是银发经济要做的更多的事情。”
作为一线心脑血管领域著名的专家,马先林表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病发率也在上升。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作息,尤其是增加运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疾病。例如,增加肌肉量可以提升糖的代谢能力,从而控制糖尿病。同时,他还强调了运动对于改善心脏病和骨关节疾病的重要性。
马先林建议,即便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应该适当地进行运动,以改善健康状况。
柴向东强调了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糖等。他提出,通过检测核心指标,可以前移治疗,实现早期干预,达到“花一块钱,省六块钱”的效果。
柴向东还提到了POCT(即时即地检测)的重要性,这种可以实现移动化、便携化和智能化,让患者自己操作,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另外,柴向东还强调了家庭医疗器械的发展,通过使用量子点发光材料,可以用最少的样本实现检测,从而实现家庭检测。柴向东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专业医疗走进千家万户,不仅可以检测人的健康,还可以检测 食品安全 和宠物疾病。
健康监测设备未来发展走向小型化、精准化
牟丽娜则指出了健康管理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和预防。她提出,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绿色通道,和对各个居家养老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的输送和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急救问题。
牟丽娜表示,居家养老是目前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99%都是居家养老,这是不争的事实。她认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已经成为自己健康管理的第壹责任人,因此,他们需要从50岁或45岁开始做一些准备,包含使用一些好的检测手段。
对此,牟丽娜期待能有小型化、精准化的设备来帮助他们进行抗衰老的管理。另外,牟丽娜强调,抗衰老不只是解决外表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管理问题。她对会员单位能尽快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在居家社区提供一些服务表示期待。
在马先林看来,肌体代谢能力的下降,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都是老龄化给老年人造成的重要问题。对此,他强调了慢性疾病管理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性。
马先林认为,大部分时间老年人都在家里渡过,因此,怎样在家里进行有效的慢性疾病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提出,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检测,老年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慢性疾病。同时,家里的医疗设备可以与医院的进行连接,以实现医师和患者远程会诊的存在性。这些都能助推老年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慢性疾病,让他们在家里也可以放心。
李志宏认为,未来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可穿戴、精准化和智慧化。虽然有些设备可以做到小型化和便携使用,但其实不是所有设备都需要走这条路线。大型设备可以结合居家和社区的生活场景,缔造出更方便可及的消费场景。目前,一些社区已经在健康小屋或健康驿站中配置了可以自主进行健康监测的设备。
不过,李志宏也指出了一点问题,好比有的产品没有配套服务支撑,有的智能化监测设备收集的数据很多,可是无法转化为医师可以采信的信息。另外,一些健康监测的硬件非常好,可是软件更新比较慢,没有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也影响了老年人使用的感受。
小型化、精准化的个人检测设备是未来发展的一定趋势。王钊认为,这些设备对于高血压等疾病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强调,普及这些设备的同时,也需要普及相关的科普知识,避免用户误解数据。不过,他也提醒,用户在看到这些数据后,既要保持戒备,也不要过度恐慌。他还强调,即便有了这些设备,用户也应该相信医师的专业性,应该咨询更精湛的人士。
王钊表示,这些设备在健康老龄化的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结合精湛的医疗服务,才能更好地施展这些设备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查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