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以旧换新】以便捷-收旧-推动积极-换新- 多地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查看信息来源】   5-28 23:37:40  
以旧换新

  作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要环节,“收旧”对“换新”工作顺畅开展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月底,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公告》。为进一步落实“以旧换新”工作,各地也相继发布细化政策,推动本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例如,最近, 四川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 四川省 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以社区(村)回收站点为基础、县(市、区)分拣中心为纽带、市(州)或区域拆解处置利用基地为支点”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体系。

  改造提升家电家具回收网络

  目前,家电家具、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和堵点?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时,如何做到回收又快又便捷,是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昨日逛商场,被一款热水器的价钱感动了,导购员承诺‘次日上门拆旧换新’,当时就选定商品并办了款。今天上午,回收公司的职员上门将旧的热水器拆卸运走,下午就把新热水器安置好了。”5月26日, 北京市 丰台区的王先生表示,回收够快够便捷,自己才有动力更换新产品。

  目前,我国在汽车领域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商家与回收平台、二手经销商、维修等服务公司相辅相成,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回收服务。

  泊通精品二手车门店销售经理王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与4S店等的合作,为消费者上门提供旧车估价等服务,已成为二手车经销商的重要工作内容。而近期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持续开展,上门服务的工作量明显加大。

  相比之下,家电家具领域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比较滞后。记者走访北京周围多个家具城发现,很多家居品牌其实不提供上门回收服务。

  “上述差距出现的根本在于回收渠道与经济创收不同。”智帆海岸机构首席顾问、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汽车的经济价值较高,旧车回收后进入二手车市场仍可顺畅流通;旧家电被回收后,会进入拆解环节,其中的贵金属材料、元器件等也具备一定价值;目前,旧家具的回收价值十分有限。因此,整体看,家电家具的回收网络待完善空间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发力。5月15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公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相关资金,改造提升家电家具回收网络,提高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中转和集散效率。

  地方层面, 山西省四川省 等地发布的文件,也强调了对家电家具回收体系的建设。例如, 山西省 商务厅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健全全省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一步释放家电家具消费潜力,通顺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回收市场价格透明度

  “我的旧家电在电商平台上只能抵扣100元优惠券,可我认为它的价值远高于100元人民币,还是继续使用老旧产品吧。”家住北京的李女士表示。

  本想着趁“以旧换新”活动买新产品,最终却因为回收商家“给不上价”打消念头,类似的情景并有很多。不仅如此,一些旧家电家具,在消费者眼中尚能使用,在回收商家手中却统一作为废旧物品处理,其造成的心理落差也在一定水平上打压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积极性。

  如何消除“一口价”现象,根治家电家具回收进程中的“槽点”?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后,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规范性建设,强调回收市场价格的合理、透明,鼓励社会资本、各类企业进入该领域,增加网点数量、拓展从业人员队伍。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其回收渠道分散且复杂、回收物品处理方式多样、参与方环保意识存在不同等,使得相关行业长期以来存在价格不透明、地域限制明显、技术水平较落伍等诸多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应合理合规地提供补助,建立、规范、执行统一的回收和环保标准,破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结构,助力业内主体提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并实现高效运转的能力。”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表示。

  转转集团总裁黄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差的换成好的,好的换成更好的,消费有了梯度,商品流动循环起来,消费者就可以用上比现在更好的商品。其实,循环不只是环保,而是真实的消费经济的大流通。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