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科创不平衡也不充分 - 应不断完善科创金融体系
【查看信息来源】 5-29 5:21:38“金融支持科创既不平衡也不充分。”5月27日-28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召开。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分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张晓慧认为,我国金融的供给结构与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目前在一定水平上其实不相配,不缺资金缺资本是金融支持科创的短板。
张晓慧建议,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体系,首先需要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其次从企业和项目层面看,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有不同样的特点,需要不同形式的金融支持。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阶段,科创项目缺乏可预期的回报,通常依靠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中试投入生产及规模量产阶段,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多条理资本市场等股权资本更为普通;随着技术成熟、产品获得市场认可,进入改进更新、转型升级阶段,银行信贷可以施展作用;当项目成熟时,则对并购资本、产融结合等有更高需求。
科创资金存在结构性问题
新质生产力是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金融强国建设应当施展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的科创金融主要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科创活动的信货支持,辅之以创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
张晓慧指出,我国科创资金投入总额巨大,但存在结构性问题。由于科技创新投入大、不确定性高、周期长,各类创新主体、创新互动的融资需求各异,而我国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供给结构与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其实不相配,股权融资占比低,对种子期、草创期科技企业覆盖不足,金融支持科创既不平衡也不充分。
第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风险投资不发达,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和发行标准无益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第贰,创业型公司融资渠道有限,直接融资难,大多靠中小银行借款,虽然有一些政策性担保和支持,仍然难以撬动足够有效的支持;第叁,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资金支持,造成研发与产业化相分离。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80%,我国仅为25%(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
另外,不缺资金缺资本是金融支持科创的短板。一是直接融资不够发达。居民拥有金融财富的时间较短,在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大环境下,金融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二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虽然资金规模大,但缺乏支持科创企业的人力和产品;三是投资体系不够健全,投资主体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不成熟,科创企业资金来源不够丰富;四是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不长,且目前仍面临“募投管退”方面的制约,很多机构存在坑钱即退出的动机;五是科创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地方性科创企业的担保机制不强,很难提供银行认可的信用担保。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和资产评级机构缺乏权威和人力,难以施展提升科创融资的作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指出:“金融有很大的问题在于它有长短时间‘二元悖论’,创新其实是周期非常长、不确定性非常大、失败率很高的一个活动,但金融很多投资人更多关注的是短时间的回报。虽然我国银行系统极其发达,但现在仍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因为银行的支付结构,收益和风险不对等。所以要市场化,要更多地发展直接融资,而不是仅仅专注于银行的发展。”
不断完善科创金融体系
面对我国金融供给结构与科技创新融资需求不相配的问题,和金融支持科创存在的短板,张晓慧建议,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体系,首先需要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其次从企业和项目层面看,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有不同样的特点,需要不同形式的金融支持。科创的生命周期包含科学、技术、产品、商品四个阶段,还可以细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中试投入生产、规模量产、改进更新、转型升级和成熟退出等阶段,较为成熟的金融体系通常可以为各阶段提供适当的金融工具,在满足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保证投资者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张晓慧认为,支持科创企业要在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方面下功夫,完善多条理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创业板和科创板市场运行机制,优化不同化发行条件。活跃早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强化创业板和科创板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面向科技前沿的金融支援力度;从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直接融资方面,首先缓解募资难,更关键的是“募投管退”要改进“投管退”这三个环节,强化对科创企业的钱财支持。
“在完善银行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方面也要多下一些功夫。”张晓慧进一步指出,首先,需要从机制设计、配套制度、风险补偿等许多方面完善银行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其次,要引入国有融资性的担保公司、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才有可能提高银行支持科创企业的积极性。
“风险投资需要耐性的资本,需要对失败高度的容忍,需要建立崭新的 创投 组织形式、需要正确的人力资源政策,需要强有力的反敌意收购条款,例如 AB股 、交错董事会等,对创新型公司都是非常不错的保护机制。在宏观层面,需要有完善健全的法治环境,加大法治力度,加大对 知识产权 的保护、对民营企业家财产的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创新,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关注长期投资。”田轩提到搭建整体框架的重要性,从宏观层面关注金融制度;从中观层面关注金融市场,市场参与者的发展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微观层面则关注企业特质、企业战略和企业要素对创新的影响。
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李亢认为,私募股权基金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最活跃、最基础的力量之一。近年来,股权投资在增进创新资本的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创 新产业 发展方面施展了关键作用。不过,当前受多重原因影响,行业也出现资金募集难、投后压力大、退出预期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从趋势上大体判断,后续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资可能会进一步聚焦在三个方面,锻长板、补短板进程中发掘的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新三样’( 新能源 汽车、光伏、电池)等先进制造与数字技术融合项目;在投资阶段普遍前移的进程中,商业化落地较快的前沿技术转化项目。”李亢指出,2024年是私募股权投资面临产业持续升级转型,市场格局加快转变,细分赛道迅速转换的关键时期。作为股权投资机构,要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关注政策变化,把握投资方向;巩固扩大智能网联、 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的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 新材料 和 创新药 这三个新兴产业;积极缔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三个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