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ST证通】立案调查!19天14跌停 - 9万股民惊呆
【查看信息来源】 5-30 18:55:59周四(5月30日)市场全天振荡分化,上证指数冲高回调失守3100点,科创50指数涨超1%,两市成交额7233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9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62%,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涨0.11%。
板块方面,商业航天、 汽车拆解 、 存储芯片 等板块上上涨幅度度居前,有色金属、电力、房地产等板块下下跌幅度度居前。
01
信达证券:
年度上涨趋势大概率没走完
周四上证指数再度下探考验3090一线的支撑,而创业板指逆势小涨,分化的原因主要是有色、电力等传统板块下跌,而芯片、光伏等逆势走强。
信达证券认为,年度上涨趋势大概率没有完成,但第壹波轮动式估值修复可能已经到达尾声。市场的年度反转已经确立,从历史经验来看,熊转牛第壹波上涨大多持续1个季度左右,以估值修复为主,此时大部分板块业绩并没有改善。但如果涨到第贰个季度,则大多需要明确的 利润改善或居民增量资金,这些因素还需要酝酿,当下有可能是第壹波估值修复的尾声。
02
昔日“算力牛股”遭立案
股票价格刚经历腰斩,昔日的“算力牛股”ST证通又摊上事儿了!周四ST证通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5月2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立案侦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工作,严格根据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信息显示,ST证通具有IDC、金融科技、AI算力等多个热门概念,公司之前在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致力于成为可靠的IDC 云计算 和金融科技服务商,从2022年开始规划布局算力网络,依靠长期在IDC行业的技术积累,切入算力布局。
2021年10月28日至2022年2月22日,凭借AI 数字经济 风口,ST证通当时累计上上涨幅度度超过了129%,成了AI板块的翻倍牛股之一。
不过尔后ST证通股票价格陷入宽幅振荡,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有过一波小幅反弹,不过5月以来ST证通在19个交易日中走出了14个跌停板,累计下下跌幅度度超57%。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最新股东户数为8.81万户。
03
业绩连亏两年
虽然上述公告并未披露信披违法的具体细节。不过自ST证通5月6日带帽以来,市场资金在用脚投票,股票价格下下跌幅度度加速明显。
业绩方面,ST证通2022年以来已连续两年亏损,值得注意的是,在年报披露前,4月26日,ST证通业绩预告突然“变脸”。
4月26日晚间,ST证通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公司于1月31日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原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盈利3000万元–4500万元人民币,修正后,预计2023年净亏损6000万元–8000万元。
尔后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ST证通实现营业收入1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净收入亏损7203.96万元。
04
2023年年报被“非标”
同时2023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保存意见,审计报告显示,2020年度公司向深圳永泰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工程建设款名义支付3998.69万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末该笔款项一直体现为其它应收款,这笔资金去向未能确定。
此前公告显示,审计机构认为ST证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具体涉及事项为,2020年度,ST证通向深圳永泰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工程建设款名义支付3998.69万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末该笔款项一直挂在其它应收款中。
审计机构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定该笔资金的最终去向,同时无法判断其余额是否可以全部收回。基于前述重大缺陷,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由于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则:公司最近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对公司股票实施其它风险警示。
05
此前多家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ST证通的案例为所有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公司信誉的基石。
新“国九条”发布30多天以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主线。上市公司层面,在监管日渐趋严下,信息披露违规逐渐成为处罚的高频关键词。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遭立案。好比此前 佳云科技 、 盛屯矿业 等公司接连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非法,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
紧接着,ST瑞科及ST中泰也宣布收到行政处理决定书,且均与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有关。
不完全统计显示,年内直到今天有超40家上市公司公告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侦查,而2023年同期被立案侦查的上市公司数量为23家。
在今年被立案侦查的上市公司中,有近30家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非法,该事由成为被立案的首要原因,被调查对象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本身、公司实控人、高管。
据证券市场周刊,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信披违规不仅是对公司内部管理的一个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一种冲击。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股票价格波动、信誉受损,和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警示作用。长远来看,可能造成投资者信心下降,增加公司将来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难度。从违法犯罪的多角度看,信披违规被立案侦查是对公司治理和法律法规严肃性的一种挑战,它不仅损害了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