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比亚迪】锂电龙头温室气体数据大放送 比亚迪成唯一排放超千万吨企业 - ESG信披观察

查看信息来源】   6-3 18:54:35  
温室气体】【比亚迪】【宁德时代】【孚能科技】【ESG

K图 002594_0

  根据欧盟《新电池法》,动力电池是首个明确要求公布碳足迹数值的产品。 锂电池 产品的排放数据备受业内关注。

  据界面新闻统计,直到今天,2023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榜单中,已发布2023年度ESG相关主题报告的企业共七家,分别为 宁德时代 (300750.SZ)、 比亚迪 (002594.SZ)、 亿纬锂能 (300014.SZ)、 国轩高科 (002074.SZ)、 欣旺达 (300207.SZ)、 孚能科技 (688567.SH)和 多氟多 (002407.SZ)。

  上述企业中,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排放量和范围二排放量数据均做出披露的企业有六家,分别是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

  其中, 国轩高科孚能科技 同时披露了温室气体范围三的排放量,分别为1.82万吨和98.75万吨。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中, 国轩高科 将范围三排放量囊括其中。

  在排量总量上, 比亚迪 是上述统计企业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唯一超千万吨的企业。 国轩高科宁德时代 去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都超过百万吨。 欣旺达孚能科技 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少,均低于100万吨。

   比亚迪 是全年国内第贰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因此,其温室气体排放除包含动力电池业务外,还包含汽车制造等环节。

  数据来源:企业ESG报告制图:刘娟

  具体到范围一排放量, 比亚迪宁德时代 分列第壹和第贰位,排放量靠近百万吨关口。 国轩高科亿纬锂能 位列其后,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在10万吨左右。

  数据来源:企业ESG报告制图:刘娟

  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上, 比亚迪 超过千万吨,远超过另外五家企业。其次是 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国轩高科 ,温室气体间接排放维持在百万吨级别。 欣旺达孚能科技 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百万吨。

  数据来源:企业ESG报告制图:刘娟

  根据国际排放核算工具温室气体(GHG)核算体系,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引发的直接排放量,即与企业生产环节直接相关,涵盖消耗烟煤、柴油、 天然气 、汽油引发的排放,和水泥生产等的制程排放等;范围二是指公司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或冷源引发的间接排放。

  就增幅而言,上述企业中去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同比增幅最大的都是 比亚迪 ,分别增长了约69%和52%。 孚能科技 两项指标均显现下降趋势。

   比亚迪 未披露出现较大同比增幅的原因。其表示,运营进程中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耗。同时为降低能耗,2023年新增93个节能改造项目,实现减排13.25万吨。

  去年 宁德时代 范围一排放同比增长了33%,但范围二排放同比降幅约50%。据其披露,这主要来源于电力结构中可再生电力比例的提高。

  数据来源:企业ESG报告制图:刘娟

  另外,有多家企业暂未披露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例如 宁德时代 表示,特定基地的范畴三温室气体排放将在获得第叁方核查声明后再行公开披露。 亿纬锂能 也表示,公司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以年度核查为准,暂不披露。

  界面新闻记者整理发现,在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面,上述各企业所使用排放因子及其参考标准其实不完全一致。

  例如, 宁德时代 参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征求建议稿)》(2022), 比亚迪 参考的是深圳《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指南》, 亿纬锂能 则主要参考ISO 14064-1:2018 和 GHG Protocol,选用排放因子来源包含《IPCC 2006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关于做好 2023—2025 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公告》和《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等标准。

  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报告,动力电池碳排放主要聚焦在电池生产、组装和上游正负极等关键材料的生产两个环节。

   宁德时代 也在报告中披露,范围一计算电池产品生产过程消耗的 天然气 及逸散气体排放,范围二计算电池产品生产消耗的外购电力和蒸汽排放,两者中计算的温室气体的种类为二氧化碳。即上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来自电池产品生产环节,这也是动力电池行业减排的关键环节。

  2023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其中预测,2020-2050年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将显现快速增长的 势头。

  图片来源:环球零碳

  2023年8月起,《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这意味着,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生命的电动汽车电池才能投放欧盟市场。对于电池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碳足迹体系不容回避。

  更加紧迫的是,今年5月,欧盟碳足迹计算草案30天的征求建议窗口期过后,草案正式发布。待该文件正式版出台的12个月后,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动力电池就务必提供碳足迹声明。对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将关乎其未来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欧盟法规的约束条件, 孚能科技 在ESG报告中披露,其已成立欧盟电池法规工作组,评估受欧盟电池法规(欧盟限制物质)影响量产产品及新项目,形成针对性应对措施,保障相关项目正常推进。

  2023年2-3月, 孚能科技 开展年度企业碳足迹核查工作,与部分关键原材料供货商进行能碳调研,获取部分供货商实际产品碳足迹信息,完善现行碳清册的编制工作。

  另外,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 也已在碳足迹管理方面展开探索实践,包含相关产品碳足迹计算与核算,参与相关标准编制等。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